《馬來西亞星報》11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努力修補破碎的醫療保健體系 由于不能依靠中國破碎的醫療保健體系,姬家陷入絕望。醫生拔掉15歲的姬曉艷(音)的呼吸器,放棄治療,因為她的家庭不能支付住院費。此類令人震驚的事促使政府發起一個為期3年、金額達8500億元人民幣的方案,重建醫療保健體系。
中國曾向每個人提供基本但普遍的醫療保健。過去30年隨著國家轉向市場經濟,醫療保健受到破壞。醫療成本飆升速度比收入增長還快。世衛組織調查,近1/3窮人認為醫療是導致貧窮的最主要原因。從更長遠的角度,政府正想方設法在不必要的治療和處方藥上降低費用。挑戰是嚴峻的。改革正在進行,也許8個月,也許3年。政府已制定出大戰略,把具體細節留給地方官員。接著是一系列試驗。世界銀行的藍根博說,幾乎沒有對試驗進行正式評估,很難確定哪項試驗有效。
位于貧窮西部的寧夏,農民現在加入一項農村合作保險計劃,每年只要付30元就可找鄉村醫生看30種常見病。“太方便了,我不需走很遠去看醫生,且付得起費用”,56歲的退休農民史秀蘭(音)在西胡村診所說。
現在斷言寧夏計劃取得成功為時尚早。哈佛專家蕭慶倫說,缺少協調意味著農村診所為搶病人正在同鄉、縣醫院進行競爭;同時,農村醫生辭職是因為他們在新政策下掙不了多少錢。“我掙不到錢。錢這么少,沒人想干這種活”,56歲的農村醫生姬彩霞如是說。▲(陳一譯。本文英文原文見11月30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5版。有刪改)
環球時報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