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機驚嚇全世界
●本報駐外記者 王巖 紀雙城 陶短房 ●本報記者 黃培昭 王娜 ●魏輝
“迪拜世界”主權投資公司26日宣布推遲償還到期債務,把全世界嚇得不輕。迪拜既不在北美,也不在歐洲,也不在東亞,但上周末從倫敦到紐約,從東京到上海,數不清的銀行及投資公司都在極力撇清與“迪拜世界”的關系。此次危機雖然只涉及500多億美元,但它引發的震動已完全是世界級的,有人甚至擔心“迪拜世界”是又一個雷曼兄弟。作為近年全球最風光無限的城市,迪拜創造了無數個沙漠神話,從世界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到在太空也可以看到的“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造島嶼;從高達818米的世界最高摩天大樓到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成了財富與奢華的代名詞。在迪拜世界的網站上,寫著一句當年曾經屬于大英帝國的標語:“迪拜世界的太陽永不落下。”然而轉瞬之間,中東的金融中心從天上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恐慌向全世界蔓延
迪拜世界因財務困難要求重組債務及延長還債期限6個月的消息傳出后,立刻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與迪拜金融往來密切的歐洲,尤其是英國首當其沖。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26日收盤下跌3.18%,為今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金融時報》27日分析說,迪拜世界的債務主要集中在歐元區和英國銀行,市場甚至擔心“迪拜世界風暴”會觸發自2001年阿根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主權債務違約事件。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說,迪拜的麻煩在于,這不僅是一次房地產市場的崩盤,而是通過一個神話的幻滅和一個金牌信用的破產,讓迪拜乃至整個阿聯酋陷入嚴重的信用危機之中。
27日,“迪拜世界風暴”的“震蕩彈”席卷美國及整個亞洲,股市紛紛暴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五”。香港股市跌幅最大,達到4.8%,日本、韓國股市分別下跌3.2%和4.7%。美國在星期四感恩節休假一天之后,開始了圣誕假期零售季節,但道瓊斯指數仍難以幸免地下跌了1.5%。
據了解,迪拜世界債務總額高達590億美元,迪拜政府全部債務約800億美元,其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大約750億美元。事件發生后,輿論希望同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坐擁巨額石油財富的阿布扎比能夠幫助迪拜還債。阿布扎比方面28日的消息稱,已通過中央銀行和兩家私人銀行向迪拜注資150億美元,阿聯酋央行將密切關注迪拜債務危機,確保不對國家經濟造成負面后果,但阿布扎比不會承擔所有債務。阿聯酋有7個酋長國組成,阿布扎比和迪拜是其中最有名的兩個。
債務危機還引發了人們對新一波金融危機的擔憂。英國《泰晤士報》28日稱,迪拜債務危機引發了對“金融危機2”的憂慮。《紐約時報》在題為“迪拜危機引發更多問題的擔心”的報道中稱,隨著迪拜世界宣布推遲還債,投資者不禁擔心英國、希臘等重債國、新興市場以及向迪拜放債的歐洲和美國銀行存在的隱形債務炸彈。
面對緊張形勢,多國紛紛表態以緩和投資者的情緒。英國首相布朗對媒體表示,世界金融體系現在更加健全,可以應對正在出現的問題,而且迪拜的金融問題是本地化的事件,可以控制。法國總理菲永也表示,海灣國家擁有足夠資源以保證世界經濟不會再度陷入第二輪金融動蕩。加拿大、美國、印度等也都表示在密切關注迪拜的情況。
在中國內地,迪拜債務危機也引發了一定的恐慌,中國股市上周五大跌。多家中國銀行企業紛紛出面,對與迪拜的業務往來予以澄清。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均表示,并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債券。中國建筑、中鐵等建筑企業稱,在迪拜有少量工程,但并非迪拜世界的項目。
曾經上演“最后的瘋狂”
對于迪拜的這次危機,輿論普遍認為是泡沫破滅帶來的一種必然結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報道稱,在過去10年間,迪拜是世界上工程起重機最集中的地方,幾十億噸的水泥、鋼鐵和玻璃不斷塑造這座城市的面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不斷刷新紀錄,818米高的世界最高摩天大樓“迪拜塔”、填海而成的世界最大人工島“棕櫚島”、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商場”……迪拜成了建筑師和富翁的游戲場,是挑戰勇氣的建筑項目的試驗場,但對于這些建筑的實用性人們卻沒有太多考慮。房市的火暴也讓房地產投機成了迪拜最為流行的“運動項目”,吸引著全世界的富豪、名人,球星貝克漢姆、“老虎”伍茲都在這里購置了房產。
《環球時報》記者經常到迪拜出差。每次都有“日新月異”的感覺。50年前,迪拜不過是阿拉伯半島被遺忘的邊遠村落。到了上世紀90年代,它仿佛脫胎換骨,一下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豪華高樓和娛樂設施崛起在霍爾河畔。特別是近幾年,迪拜更是不斷創造“沙漠上的奇跡”,挑戰著人類奢華、欲望和想象力的極限。著名的七星級帆船酒店在千禧年建成之時,曾引起世界轟動。許多大媒體都將之稱為“最完美的豪華飯店”,遠在七星之上。當時,德國一家大報的記者慕名前去采訪,結果由于沒有穿西服,而被禁止入內,只好“邊坐在海灘欣賞落日,邊一睹其奢華程度”。
去年華爾街崩潰了,迪拜卻生機煥發,成為世界金融家的天堂。即使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迪拜的超大項目建設也沒有停止。去年,耗資15億美元的亞特蘭蒂斯超豪華飯店在人造棕櫚島上建成。開業當天,迪拜耗資2000萬美元舉辦了一場非同尋常的盛會,云集了諸如邁克爾·喬丹、查理茲·塞隆等在內的眾多明星。酒店的煙花表演比北京奧運會還盛大7倍,煙火升起,奢華的亞特蘭蒂斯酒店宛若仙境中的城堡,一個比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描繪得還要漂亮的古城亞特蘭蒂斯就這樣復活了。
當時有人就對迪拜如此不顧全球金融危機而過度揮霍的做法頗有微詞,甚至提出警告,認為迪拜把奢華推向了極致并不是什么好事。如今的結果也驗證了極度奢華的背后正是“最后的瘋狂”。美聯社28日報道說,泡沫的破滅擊碎了迪拜雄心勃勃的夢想,迪拜的房地產價格已經狂降50%,許多工程紛紛停工下馬,外國工人大批離去,只剩下一座座爛尾樓和等待出售的公寓以及空空如也的大廈。迪拜債務危機不僅危及自身,還將影響到該地區的每一個人。
迪拜模式飽受質疑
其實全球金融危機暴發后,迪拜神話破滅的跡象就已經顯露出來。由于迪拜90%的人口是外籍員工,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債務纏身的外籍人士為避免無法還債而遭監禁,紛紛逃離。導致當地消費急劇減少,大量房屋被閑置,甚至一些外籍工人集中居住的地區空如“鬼城”。今年2月,曾有媒體披露,迪拜機場的停車場內,停有超過3000輛廢棄的汽車,都是逃離的人留下的。
如今隨著泡沫被刺破,迪拜的發展模式也成了各方爭議的對象。路透社28日報道說,迪拜的飛速發展是謝赫·穆罕默德酋長的愿景,他在其著作《我的愿景》中,建議其他阿拉伯國家仿效迪拜的發展模式。當迪拜引進外國居民、資金和勞工,讓銀光閃亮的大廈以驚人速度在沙漠中立起的時候,其他海灣國家就對迪拜模式有爭議。報道還批評迪拜沒能成功地實行開放管理,這些資產中哪些是王室擁有的、哪些直接屬于政府或是由酋長和政府贊助也并不清楚。報道說,本月早些時候的世界經濟論壇期間,穆罕默德曾告訴各國首腦,迪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他們蓄勢待發,去追求發展的目標。無法還債的消息直到宰牲節和阿聯酋12月2日國慶日之前才透露出來,當地媒體幾乎都對這場災難三緘其口。“阿拉伯新聞”評論員阿里表示,以新加坡和香港為基礎的迪拜模式,忘記了在建設阿拉伯人夢想天堂的過程中,打交道的對象是國家,不是一家公司。
也有一些人認為,即使遇到了經濟麻煩,迪拜仍是海灣地區的開拓者。黎巴嫩戰略商業分析員哈耶特說:“是的,這里缺少透明度,但是迪拜做了很多事情,迪拜模式充滿了自由主義。”除了那些吸引眼球的項目,迪拜還發展了醫療服務、大學、體育設施以及現代化社區等。
迪拜模式中舉債發展和過度奢侈的特點更是飽受詬病。《星期日泰晤士報》29日以“迪拜夢想如何在債務海洋中沉沒”為題分析稱,迪拜以大幅舉債來大興土木,超出自身能力,以至于今日瀕臨政府破產的危險。倫敦投資公司Matrix集團伊斯蘭債務部門負責人諾維爾·勞夫特斯說:“迪拜在最壞的時候大舉借債,中了過度擴張和時機不利(全球金融危機)的毒。”目前,迪拜尚未完工的世界最大人工島“棕櫚島”猶如一段公路與陸地尚未連接在一起,看起來有些多余。這并不是迪拜唯一停工的工程,迪拜的建筑狂潮已經戛然而止。另一篇“應以迪拜債務危機為戒”的文章說,迪拜的債務危機為世人敲響警鐘,全球金融危機就是因過度借債所致,而當前的復蘇則是建立在政府印刷鈔票、制造更多債務的基礎之上。但是,債務終究要償還,世界各國應當從迪拜的債務危機中引以為戒。
英國《獨立報》評論說,人們以往稱迪拜是建筑在沙子之上,現在人們認識到它實際上建筑在高高的債臺之上。這種神話注定要破滅,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維持這種增長,特別是當驅動這種擴張的石油正一點點耗盡。金融危機只是惡化了迪拜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泡沫資產必須加以警惕
世界經歷了一年多的金融危機如今好不容易出現回穩的跡象,迪拜危機又使全世界感受到一股寒意。對于有人提出的“誘發金融危機第二波”的說法,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李向陽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說法被夸大了。最近,國際投資者一直擔心主權國家基金的安全風險,因為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很多國家的財政赤字都在增大。此外,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金融市場復蘇大大超越了實體經濟復蘇進程,投資者對金融市場泡沫風險出現了本能的擔憂和恐慌,這種恐懼借助迪拜債務危機被一下子釋放出來。恐慌是暫時性的,可能會造成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的動蕩,但總體來說不會改變經濟復蘇的趨勢。李向陽表示,從目前的信息判斷,迪拜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直接影響不大。不過,對中國以及正處于經濟復蘇階段的世界經濟體而言,迪拜債務危機發出了警示信號,金融市場恢復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進程,在經濟恢復之前,不應該把泡沫資產炒上去。
倫敦《標準晚報》經濟評論員布萊克·赫斯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其實市場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但是為了鞏固投資市場的信心,歐洲各大銀行還是希望迪拜財團的實力越變越大,即使是外強中干也要支撐下去。雖然迪拜世界事件造成的損失比一年前的雷曼兄弟事件要小一些,但它讓人們擔心世界正在面臨一場由以往最具市場信心的主權基金所引發的新危機。這也說明,金融危機并沒有完全過去,有些負面沖擊可能要過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而且迪拜神話破滅后,國際資本又會瞄準新的新興經濟體試圖再造神話,如不加警惕,危機今后還會出現。▲
環球時報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