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明
1957年12月中旬,周總理在杭州參加由毛主席主持召開的中央會議后,來到上海。
他告訴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24日他要在上海警備區接見駐滬陸、海、空三軍團以上軍官。
當時,我是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干事、《解放軍報》特約記者,負責新聞報道。政治部根據王必成的指示,要我參加接見并做好新聞報道。
那是我第一次受命寫有關國家總理活動的新聞報道,心情既激動,又緊張不安,生怕完不成任務。那時,我們新聞記者工作條件相當艱苦,沒有照相機和錄音機,只有鋼筆和筆記本。為怕記錄總理講話時出問題。我事先特地將幾支鋼筆都吸滿了墨水,同時多備了筆記本。剛吃過午飯,我就匆匆趕往司令部附近的軍人俱樂部禮堂執行任務。禮堂里按兵種劃分了幾個方塊,坐滿了1000名團以上軍官。第一排就座的是身經百戰的駐滬三軍正副司令員、政委等高級將領,稍后就座的是陸、海、空三軍的師長們。禮堂舞臺上的首長席,則是留給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和周總理的。
我當時只是一名20多歲的尉級軍官,因為是記者,在會場上受到特殊照顧。不但同陸、海、空三軍高級將領一樣被安排在第一排,距離主席臺位置最近,而且我的座位前還特意安放了一張小桌子,便于我伏案記錄總理的講話。
下午2點左右,周總理在王必成和陶勇等陪同下,大步走入會場。
周總理在熱烈的掌聲中健步登上主席臺,同臺上10多位陸、海、空高級將領一一握手致意。全場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待會場氣氛稍有安靜,王必成馬上致辭,熱情邀請周總理給大家作指示。
那天,周總理身著黑色呢子服裝,神采奕奕。他首先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三軍駐滬部隊表示慰問,隨后針對當時國內外形勢、軍隊任務以及部隊干部的思想動向。講了敵我關系、黨和軍隊關系、軍政關系、軍隊內部關系和軍民關系等五個方面的問題。周總理運用辯證觀點強調指出:現在世界形勢,正如毛主席所說的是東風壓倒西風,但不等于說,可以坐而等待勝利。帝國主義是不甘心失敗的,它還要掙扎。帝國主義存在一天,戰爭的溫床就存在一天。他要求駐滬部隊干部提高警惕。加強戰備,隨時提防帝國主義的挑釁和侵犯。周總理還諄諄教導大家,要保持和發揚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和官兵關系。
總理講了兩個小時,內容廣泛豐富。我集中精力,一邊聽一邊緊張記錄,連頭也不敢抬,生怕漏掉總理的重要講話。周總理講話后,還同大家照了相。
二
周總理的重要講話,對當時加強軍隊革命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北京《解放軍報》聞訊后馬上打電話過來,要我立即整理出一篇報道給他們發過去。
聽完報告已是下午4時30分了,時間十分緊迫。我匆匆回到辦公室,翻開記錄本,開始摘錄總理講話的重要部分。趕寫成一篇不到2000字的新聞稿。由于自己政治水平低。對總理講話精神一時領會不全面、不透徹,整理過程中把很多重要講話給漏掉了,再加上時間緊,也來不及仔細推敲、修改,就匆忙通過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交周總理審閱。
天漸漸黑下來,寒風吹打著窗戶。我在緊張之余,忘卻了饑餓和寒冷,坐在辦公室里靜靜守著電話,等待首長的指示,不敢貿然離開一步。晚7點左右,周總理的秘書打來電話。通知我立刻到周總理下榻的錦江飯店去取稿子。
當時。我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放下電話就往司令部管理處奔跑。管理處聽說周總理秘書通知我去取稿,都為我高興、驕傲,馬上派車送我前往錦江飯店。
我到達錦江飯店時已經是晚上7點一刻了,工作人員早在門口等待,迅速將我領到周總理的房間。只見周總理還伏在辦公桌上,聚精會神地幫我修改那篇稿子。他老人家抬頭見我進來。和藹地示意我在旁邊沙發上坐下來等著,他繼續埋頭修改。
不一會兒,總理修改好了,他面帶笑容把稿子交給我。我本想說聲謝謝,但當時太激動、太緊張。而且怕耽誤總理寶貴的時間,拿了稿子就匆匆告辭出來。
當我滿懷興奮,準備跨出錦江飯店大門時,總理秘書突然追了上來,把我的稿子又要了回去。我驚愕了一下。秘書告訴我,周總理看到離開會的時間還有一刻鐘。他想再看一遍。我對總理的敬重之情更為加深,于是跟著秘書返回總理的房間。周總理重新攤開稿子,又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又修改了一些地方,然后和藹地交給我發稿。
當我回到辦公室,打開稿子一看,只見每張稿子邊角上。都寫得密密麻麻的,有的墨跡還沒有完全干。
我粗略數了一下,一篇不到2000字的新障稿,總理改動的地方竟有30多處,甚至連標點符號也沒有放過。例如。我在整理“形勢和任務”一段時寫道,干部要“加強敵情觀念”。總理在這句話前面加上“隨時”兩個字。又在這句話后面添加上“和戰斗準備”。這樣改動以后,這句話變得更加完整和準確了。又如,我本來寫的是“軍內上下關系”,總理把它改為“軍隊內部關系”。這樣一改,這句話的含義就不同了,它不僅指軍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包括軍隊內部兄弟單位關系、同志之間關系。再如,我在整理“軍民關系”這一問題時,原來寫的是“近幾年來,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些疏遠了”。周總理把它改成“我們軍民關系基本上是好的,但是,有些部隊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些疏遠了”。這樣。既肯定了軍民關系主流的一面。又指出局部存在的問題,完全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避免了提法上的片面性。我看著看著。不禁為老人家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而驚嘆不已,佩服之至。
下一步,我的任務是連夜發稿,北京《解放軍報》還在等著我的稿子。
經過一番緊張工作。終于發完稿子。我完成了一項重要使命。內心無比高興。深夜回到家里,緊張了一天,終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
第二天,《解放軍報》在一版頭條,發表了我寫的新聞稿。主標題是《加強團結提高警惕鞏固國防》,副題為《周總理在上海勉勵駐軍軍官》。這篇新聞立刻傳遍了全軍的各個角落,也成了我記者生涯中有紀念意義的得意之作,讓我終生難忘。
三
后來,我在感動之余,曾經以,《難忘的一件事》為題,向《解放軍報》編輯部匯報了周總理幫我改稿過程和我所受到的教育。令我更為興奮的是,我那份有周總理多處修改筆跡的新聞稿,已經不是一般新聞稿了,而是周總理關心軍隊建設和新聞工作的具體體現。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和歷史紀念意義。后來,《解放軍報》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特地把它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歷史文物,珍藏在軍事博物館,讓周總理關心部隊建設、關心新聞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在更大的范圍內充分展現。激勵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