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偉
與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相比,融資成本并不是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優勢。其競爭優勢在于,圍繞特定消費產品,不斷創新,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化,全能化的金融服務。以國外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的發展歷程為例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不斷完善金融服務能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過程,
20世紀初,汽車金融服務興起于二戰后的西方國家。當時汽車還屬于奢侈品,因此銀行不愿意向汽車消費者發放貸款。這給汽車購買者和銷售商造成了障礙,大多數消費者買不起汽車,汽車制造商也缺乏足夠的發展資金。為解決這個問題,1919年通用汽車公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通用汽車票據承兌公司,開啟世界汽車金融服務的先河。
自從有了專業的汽車金融機構后,汽車制造環節和銷售環節的資金得以分離,使得汽車銷售空前增長。之后,商業銀行開始介入這一領域,并和汽車金融公司形成相互競爭的局面。隨著市場的擴張和競爭的加劇,汽車金融公司逐漸顯示出競爭優勢,成為汽車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目前占據約80%的市場份額。
與商業銀行等機構相比,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的競爭優勢在于可提供廣泛的專業產品和服務范圍,實現專業化的汽車金融服務,通過經銷商的關系與客戶有更多的接觸,建立與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一體化的市場營銷網絡。除了汽車消費信貸以外,國外的汽車金融公司還將金融服務延伸到汽車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整個消費全過程,為消費者提供包括融資租賃,購車儲蓄,汽車消費保險,信用卡,擔保,汽車應收賬款證券化等金融服務。同時,服務機構還會提出全套的汽車維護保養方案,以幫助客戶得到優惠價格的維修服務,而且維修費用還可設計在分期付款中,使客戶備感方便。
今天,由汽車制造廠商組建自己的金融服務公司,為自己的品牌汽車量身定做金融服務已是國際上的主流做法,并成為各大汽車廠商爭奪消費者,發掘市場潛力和控制市場的競爭手段之一。借鑒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的經驗,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金融服務公司應以提供專業化服務能力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服務對象上,應確定為具有相應的收入潛力同時愿意接受和嘗試新型便捷的消費金融模式的人群;在業務范圍上,聚焦于婚慶,教育,旅游等具有豐富內容的業務;在服務內容上,除提供信貸外,著力于提供專業且覆蓋消費全過程的服務,以專業周到的服務作為信貸的附加值,彌補在融資成本方面的弱勢,(摘自2009年,8月24日《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