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冀
彩電大省廣東謀劃多年的“造屏”運動終于開花結果。
10月12日,總投資40億美元的韓國LG液晶屏項目落戶廣州開發區的消息獲得證實,這個8.5代線的液晶面板工廠不但能使LGD的液晶面板生產能力大幅提升。還將帶動整個廣東省的IT產業。以及TFT—LCD產業鏈,其產值將達156億美元。
粵高世代液晶項目破冰
LG液晶面板項目由LGD公司與廣州開發區合資建設,主要生產8.5代2.2×2.5米規格的液晶面板,總投資40億美元。計劃2010年開工,2012年實現量產,產能達12萬片/月。該項目將成為廣東省加快彩電產業升級換代和構建TFT—LCD產業鏈的重要載體。此外,該項目還將吸引國內龍頭電視機生產商入股。
實際上,8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長黃華華見證下,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薛曉峰與LGD公司CEO權瞑壽在廣州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表示,將把LG液晶面板項目建成中國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產出效益最高的液晶面板核心項目之一。但雙方一直對此秘而不宣。
據了解,合作雙方對項目簽約一直保持低調的原因在于,韓國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頒布了《產業技術流出防制法》,韓國企業在海外建設LCD、半導體生產基地需要韓國政府批準,而到目前為止韓國所有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都在本土建設。
韓國的保守政策限制了韓國企業的全球布局。權暎壽今年9月曾表示,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企業爭相推進在中國大陸建設高科技生產基地,而中國大陸的面板企業也已掌握了8代線核心技術,如果韓國政府依然固守已普及的生產技術,韓國面板巨頭就有可能失去巨大的中國大陸市場。
實際上,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正是廣東最需要的。廣東IT產業在幾年前就開始逐步剝離低端制造,向技術和資本雙密集的高端制造業延伸。早在2006年,廣東就將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列入“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制定“模塊起步、面板跟進、配套發展、獨資引進、合作開發”的策略,三年投入9億元大力扶持。力爭到2010年實現平板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高世代平板5—10年內領跑全國;到2015年成為上中下游配套齊全、全球重要的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研發制造基地。
激活TFTLCD產業鏈
對于亟待在上游液晶面板生產突圍的彩電大省廣東來說,這條總投資高達40億美元的液晶項目,將能夠使其在平板時代實現真正的突破,成為廣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典范。
三年前,廣東就將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列入“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力爭到2010年實現平板產業產值3000億元,高世代平板5—10年內領跑全國。
2006年,廣州開發區引進了當時廣州最大的外商投資高科技項目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總投資11億美元。隨后一批包括電視整機、注塑、模具、元器件、電子材料、包裝等行業在內的配套廠商也陸續進駐廣州開發區。一個上下游產業分工細密、內外資比例協調、擁有較強產業輻射能力的液晶平板顯示產業鏈迅速形成。
但此后廣東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引進陷入了僵局,廣東與夏普、三星等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最終均未成功。在2008年之前只引進了三條液晶模組生產線。
該項目的落成與廣東省、廣州市主要領導的重視有著很大關系。早在去年8月,汪洋便會見了權哄壽。就在粵建設高世代液晶生產線交換意見。朱小丹、張廣寧也多次會見權暎壽。就廣州與LGD公司合作事宜深入交流。廣州開發區與樂金顯示經過近一年的談判,終于就合作備忘錄達成一致。
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液晶面板企業加快產業轉移。除了廣州LGD8.5代線的突破外,昆山龍騰光電7.5代線、南京市液晶谷項目已經分別在9月13日和26日正式動工。而京東方的北京亦莊8代線也將在本月中旬正式動工。已公布的4條高世代線總投資將超過1100億元,這些生產線于2011-2012年投產后,將改變中國彩電企業“缺屏”的被動局面。
LG對于液晶面板的投資更是超過了去年的計劃,除了宣布在韓國坡州增建一條第八代生產線外,今年8月,LG電子中國公司將停產的南京等離子模塊生產廠出售給子公司LGD。并改造成液晶模組生產線。而去年LG Display僅僅是準備增設一條六代線與一條八代線。
“LG在中國有很大的采購需求。”招商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畢巖告訴記者,LG在國內建造液晶面板工廠,使LG采購成本更低。對LG液晶市場的增長有好處。
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大規模液晶面板項目蜂擁上馬后,一些在目前看來尚屬高世代的液晶生產線會不會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面臨過剩的風險。
按照Display search提供的統計數據,到2009年底,全球第8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年總產能將達到674萬片。而夏普、三星等為代表的日韓企業正在謀劃第11代線、第12代線等更高世代線的建設,如果出現產能過剩,高世代面板的價格有可能出現雪崩,這是中國LCD企業面臨的一大行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