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紅濤 郭曉玲
管理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對于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時期對管理主體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識才用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管理活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管理主體是管理活動的基本和重要因素。在管理的整個過程中,管理主體即領導者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而管理思維是管理主體認識和指導管理實踐的根本和方法,它既有與一般思維相同的地方,又有其特殊性。
管理思維中的決策能力
決策是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決策能力是管理主體對管理的目標及其實現目標的程序、手段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判斷并作出選擇和決斷的能力。
在管理活動中,管理主體離不開對管理目標的設計和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管理主體是為了實現管理目標、從事一定管理活動的承擔者,它在管理中處于主導地位。正如馬克思所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決策既是對管理活動的指導,又需要在管理實踐活動中接受檢驗。而決策的正確性和正確的程度是和管理主體的決策能力息息相關的。而管理思維在管理決策中則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管理思維是履行管理決策的必要條件,管理決策需要有超前性、長遠性和全局性認識,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律,需要把尊重客觀規律性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運用辯證管理思維的認識論方法。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管理主體需要對各種管理問題按科學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決策。決策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方案的實施而實現改造客觀世界的特定目標,這涉及到管理的指揮、運籌和控制。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管理思維的認識前提,都需要在管理思維的指導下進行。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華為十大管理要點》中認為:“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么辦?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10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怎樣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這正是體現了任正非的先見之明,這是一種超前的管理思維方式,是管理思維在管理決策中的正確運用,是符合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規律的。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全球一體化、生產過剩、需求萎縮、環境惡化、跨國公司日益龐大、人口重負、技術進步日益加快、經濟競爭趨向劇烈、市場風險增加,凡此種種問題,形成當今世界的復雜性、不確定性、系統性和風險性。這就要求管理思維在科學決策時要從管理工作的實際出發,綜合運用現代化科學的新成果,客觀地把握決策對象及其環境的變化和條件,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管理的各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管理工作的未來進行可靠的預測、判斷和選擇。華為集團任正非認為:“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是一定會到來的。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10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的道路。磨難是一筆財富,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里準備和技能準備。”這說明要進行科學的管理決策,就必須在正確地認識現實的管理狀況和對未來進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科學地選擇管理決策的目標。從自身實際出發,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來看問題。為此,必須有系統的科學的管理思維方式,以此正確地分析現實,科學地洞察未來,從運動、變化、發展角度去把握事物的發展。這樣,就需要運用系統的方法、假設、想象的手段、超前的思維方式等等,在頭腦中對未來的景況進行構思、展現、建模,把未來的結果凝聚成觀念模型,加以分析、論證并修改完善。
不同的管理思維方式決定著管理主體對客觀實際的不同態度,僵化的“唯書唯上”的思維方式必然導致與客觀實際的脫離。實事求是的認識路線將引導管理思維主體將決策的基點建筑在客觀存在的實際上。不同思維方式決定著分析研究管理實際的不同方法。用形而上學的思維去分析和研究問題,往往產生片面性、表面性和僵化的錯誤結論。只有以辯證的思維作指導,才能客觀全面地分析復雜的管理問題,才能找出管理工作的內在本質和規律性。華為集團任正非正是運用了辯證的管理思維方法,所以才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任正非認為:“我們所有員工的職業化程度都是不夠的。我們提拔干部時,首先不能講技能,要先講品德,品德是我講的敬業精神、獻身精神、責任心和使命感。危機并不遙遠,死亡卻是永恒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你一定要相信。從哲學上、從任何自然規律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們能夠清醒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延緩這個時候的到來。”正是由于管理思維對管理決策具有認識導向的重要作用,所以說搞好科學決策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決策的活動也是科學思維的過程,沒有管理思維的科學性,管理決策的科學化就無從談起。
管理思維中的組織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是管理活動的重要環節。組織協調能力就是管理主體根據管理目標的實施方案、分配資源、控制和協調群體活動的能力。
毛澤東說:“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管理過程中,管理主體必須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能否正確地處理各種關系,從而通過實施管理方案,實施管理的既定目標,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主體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知識經濟是效率經濟,是高速運轉的經濟。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思維在組織協調能力方面,必須強調較快的思維速度、當機立斷和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思維需要有敏捷性,這樣在組織協調中才能夠做到反應速度快,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理性認識過程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才能在處理問題時,適應各種情況進行積極思維和周密思考,進而準確進行判斷并迅速作出結論。與此相聯系,管理思維還應有隨機應變、相機而行的靈活性,能準確及時地對錯綜復雜、不斷變化的問題作出反應,能夠隨時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組織協調的目的。
華為集團任正非認為:“如果華為再沒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崩潰后,將來就會一無所有,再也不能復活。怎樣提高管理效率,我們每年都寫了一些管理要點,這些要點能不能對你的工作有些改進,如果改進一點,我們就進步了。”這里強調的雖是一種管理能力,但實際上指的就是在管理思維中的組織協調能力。
管理思維中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管理主體在管理活動中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路、提出新觀點、找出新辦法的能力。創新,是人類活動的特點,它在管理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馬克思指出:“人類的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凡是有所作為的管理主體和具有高效率的管理活動都離不開創新。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學家們知識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管理主體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管理活動的創新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提高管理主體的創新能力是管理主體和管理活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華為集團任正非認為:“我們不要把創新炒得太熱。我們希望不要隨便創新,要保持穩定的流程。要處理好管理創新與穩定流程的關系。盡管我們要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但對一個正常的公司來說,頻頻地變革,內外秩序就很難安定地保障和延續。不變革不能提升我們的整體核心競爭力與工作效率。”這充分說明了企業要創新的重要性,但也不要隨意去創新和改革,這樣創新和改革的成本會太高,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管理思維中的識才用人能力
識才用人能力就是管理主體在管理活動中善于發現并合理使用人才的能力。管理主體在管理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即對被管理者的管理。
要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就需要及時地發現人才,并做到人盡其才,在適當的位置上安排適當的人才,充分發揮各方面人才的作用,這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管理主體只有做到人盡其才,才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華為集團任正非認為:“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統一的價值評價體系、統一的考評體系,才能使人員在內部流動和平衡成為可能。要建立均衡的價值體系,要增強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這是充分發揮人的才能的體現,是任正非的成功之道。
管理方法是構成管理主體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主體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和重要體現。管理工作是涉及諸多學科知識、需要豐富實踐經驗的復雜的智力勞動,這一勞動過程對管理主體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包括邏輯在內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激發管理思維創造性的主要思維前提。”管理主體在當代管理實踐中面臨著能力的嚴峻挑戰,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較強的分析、判斷、概括能力,要有預測和決策的能力,要有組織指揮與控制組織系統局勢的能力,要有溝通、協調組織內外部關系的能力,要有知人善任的擇人和用人能力,要有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能力。這些管理能力是由管理主體的知識、經驗、智慧和方法構成的。
總之,在管理活動中,要提高管理主體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管理主體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識才用人能力,這就要求管理主體在管理活動中加強管理思維鍛煉,使管理思維更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 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