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羅馬尼亞特約記者 吳 雅 本報記者 鐘玉華
對于在羅馬尼亞經商的廣大華商來說,圣誕節前的購物高峰期是大家一年里最繁忙也是最快樂的日子。然而3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尼羅市場,上千家商鋪中可以正常營業的屈指可數。因為一天前發生的當地警察和憲兵暴力“執法”,與華商爆發沖突的事件在商戶心里留下了巨大陰影。
當時在場的一名華商向《環球時報》記者描述說,2日上午,一批警察和憲兵沖進尼羅市場,隨之而來的幾名市場管理方人員粗暴撬開商鋪鐵門,引起在場各國商戶的強烈不滿。面對一些華商的上前質問,對方態度粗暴,雙方發生了推搡等肢體沖突。憲兵隨之施放大量催淚瓦斯,個別情緒激動的商人也隨手拿起木板和飲料瓶等雜物向執法人員投擲,現場秩序一片混亂。聞訊趕來的我大使館工作人員和僑領做工作后,華商情緒逐漸平靜,局面才得以穩定。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中午時分,幾名華商發現兩個當地人在市場一個偏僻商鋪點燃廢紙箱,試圖縱火后,迅速圍追而上,并認出對方是市場管理方尼羅集團的工作人員。兩人逃脫未成,稱自己是集團雇傭的消防人員,發現火情前去滅火。已經不止一次遭到各種莫名火災的華商不信,雙方爆發打斗。一名華商打電話告訴記者,“聞訊介入的憲兵不問是非,看到當地人被追打便對現場華商施暴,一些圍觀者也遭警棍棒打。一名浙江臺州籍華商的腿被打成骨折。這激起在場華商的憤怒,沖向憲兵。最后,警方帶走了4名華商”。 不過,據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介紹,尼羅集團兩名員工也在沖突中受傷。目前,這4名華商已經被釋放。
據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報道,尼羅市場最近幾年圍繞拆遷問題一直紛爭不斷。最近的一次沖突發生在11月24日。羅警方對尼羅市場實行“封店”行動,波及300多家華商店鋪。華商合用發電機,自發組織保安,還在很多華人聚集的論壇上請求聲援。這些沖突都緣于紅龍新市場和尼羅老市場之間的競爭。這兩個市場都由尼羅集團主持開發,聚集了數千華商。但幾年前開張的紅龍市場無論是商鋪招商,還是商品銷售都無法同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發的尼羅市場相比。尼羅集團早在幾年前就有拆除舊市場、拉動新市場的計劃。但已經購買下商鋪永久使用權的尼羅市場商戶因搬遷補償費用沒有得到滿足拒絕搬走。雙方的矛盾因此愈演愈烈。
對于逐漸升級的矛盾,市場經營方與華商說法截然不同。在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時,尼羅集團董事局成員弗羅林·蘇伊切斯庫說:“這個市場存在著一個由幾百個中國人組成的暴力團伙,他們極具煽動性和破壞性,非法經營,影響中國人的形象。”此前,管理方曾給出為清理“臟亂差”關閉市場的理由。當地媒體《自由報》和《自由羅馬尼亞報》的報道極具傾向性,對2日的沖突,其大標題分別為“兩名消防員被紅龍市場的中國人狠打”、“尼羅市場丑聞:兩名消防員遭到攻擊”。一名華人說,這些報道讓人心寒。
近些年,在東歐地區經商的華人與當地發生沖突的報道日漸增多。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宿景祥對《環球時報》表示,華商在東歐國家經濟轉型期間,將廉價的中國商品銷售到那些國家,解了燃眉之急。今天,這些國家從政府層面開始調整和糾正過去一些不規范的做法,想重新規劃經濟。但他們比較生硬的做法對華商造成了很大沖擊。另外,由于經濟危機,這些國家出現排擠外國人的現象,華商也在其中。此前,俄羅斯關閉“一只螞蟻”市場與羅馬尼亞此次的手段不一樣,理由不一樣,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貿易保護主義。2日,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再次提醒并告誡廣大華商要保持冷靜,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同時遵守羅馬尼亞法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環球時報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