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一不小心,你還以為自己闖進了聯合國部隊,在這里有說英語,法語,德語的,講粵語、中文的,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看到他們手握的“武器”不是槍而是網球拍時你才放下心來,原來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他們的大本營叫“暨南大學”。
網球之火勢可燎原
10年前,當全國各大高校普遍認為網球是貴族運動,高校學生玩不起時,暨南大學顯示出了“敢為天下先”的膽量,他們開設了首個網球選修課,讓普通大學生們有了能與網球面對面的機會。這次嘗試收效顯著。學生們參與網球的熱情很高漲,一時間各大高校紛紛效仿,網球選修課成為了高校課程的“香餑餑”。
據了解,暨南大學為了普及網球,周一到周五都設有網球選修課。每天有四個班,一個班大概30人,采取的是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同時開課。這樣算來,每周能接觸到網球的普通學生就有上千人?!伴L期堅持下去,10年之后,讓這些承載著國家希望的大學生一批批地去影響更多的人,中國的網球不就有希望了嗎?”該校體育部副主任彭國雄堅信這網球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著20年教學經驗的彭國雄在給學生授課時,非常注重傳授網球的文化內涵,他總結了在高校開展網球運動的好處:“既可以強身健體,又能很好地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還能結交到朋友,網球打得好的同學,很容易樹立起人格魅力。網球還是釋放和減壓的良方,當無聊之余想到網球的精彩之處還可以很好地釋懷?!本W球還是現在職場的敲門磚,彭國雄經常接到學生的來電,興奮地告知,由于自己懂得打網球,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工作迅速打開了局面。
由于暨南大學對網球的重視,它和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深圳大學一起被列為全國高校網球重點部署的學校之一,廣東省僅有這四家院校榜上有名。在硬件上,暨南大學的本部有七片標準塑膠網球場和兩片練習場,珠海和深圳分校區各有兩片場地。這樣的場地數量保證了網球訓練和教學的正常進行。“目前正在規劃的大學城建設中,計劃至少修建10片以上的網球場地。如果有能力的話。還會建網球館?!迸韲壅f。
多元網球文化的磋撞
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已有百年歷史,它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目前全國高校中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全校60%的學生來自港、澳、臺地區和全世界五大洲127個國家。迄今為止,暨南大學培養出來的20余萬人才遍布全世界。
在暨南大學,你完全可以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全世界多元文化的風土人情。目前,暨南大學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共設有四個校區,這也讓濃郁的華僑文化在逐步蔓延。
都說網球是舶來品,中國對網球的理解不夠深刻。這樣的說法,暨大的學子們也許不會答應。30年前,當網球還不被中國人所熟知時,暨南大學的阿球運動就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了。這些華僑學子把國外對網球的先進理念帶回中國,與同胞們一起在場上切磋。盡管水平仍然相去甚遠,盡管場地條件簡陋,但他們大膽邁出了步伐。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網球文化禮儀,他們在網球場上規范的談吐、用語、穿著都給內地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和思索。
目前,暨南大學網球隊既有來自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學生。也有來自美國、法國的華僑。他們的碰撞就很有意思。比如說,法國學生受法國網球文化的影響,采用的是西方式握拍,經常打出的怪異旋轉讓大家瞠目:美國學生跟球隊融合時,經常大吼“come on”調動隊內情緒,由于美國人身材高大,一貫非常注重發球,把很多訓練時間都放在發球上,在他們看來。只有發球是可以主導直接進攻的。可以想見,這些來自不同流派的網球打法組合在一起時,將給人多么美妙的視覺享受。哪怕你是一個匆匆過客,途經網球場時,你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翹首觀望。
網球名校的育人之道
在暨南大學體育部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了琳瑯滿目的網球獎杯和獎牌,那是校網球隊獲得的集體榮譽。每年的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暨南大學的參賽隊伍都是最龐大的,并且每次都成績斐然。特別是2005年,在中國礦業大學舉辦的大網賽中,暨南大學摘奪了甲組和乙組男單、女單、團體冠軍等共5枚金牌。占據了當時金牌數的一半。2006年,在武漢體育學院進行的大網賽上,暨南大學又斬獲了4枚金牌,帶隊參賽10余年的彭國雄還因此獲得了2006年度的最佳教練。
暨南大學刮起的這股奪金“旋風”也引起了各大高校的注意。這些驕人戰績的背后,也源于該校科學、系統、人性化的招生模式。目前該校有編制的網球隊成員分三個級別,甲組男女生各招四名。乙組男女生各招八名。丙組男生六人,女生四人。
這樣嚴格的編制也打造了隊伍的精兵強將,而杜絕了托關系走后門的泛濫擴招。
針對每個級別的不同情況,暨南大學做到了在選材和教學上嚴格把關。丙組是代表網球最高水平的,主要是由省市的專業隊員組成,像廣東省的現役球員馬嶸就在其中,對于他們,主要是采取單招、自主命題的形式,還為他們專門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班。派老師到訓練基地進行指導,以這樣的辦學模式來實現體教結合;乙組主要挑選的是曾經接受過網球訓練,具備發展潛質的運動員;甲組主要吸納的是八校大學生,他們因為受到網球氛圍的影響而開始打網球,而且進步顯著。
全校網球“總動員”
別看暨南大學廣州本部的正規網球場地僅有7片,在承接網球賽事時發揮的作用可不容小覷。2003年。暨南大學承辦了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2004年和2005年。該校舉辦了廣東省校長杯,并多次舉辦省市廳級領導干部比賽;2007年,全國“愛立信”華南地區網球團體賽在此舉行;2008年,暨大還成功舉辦了2008年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錦標賽。豐富的辦賽經驗也推動了網球運動在暨南大學更加成熟地發展。
“以場養場。以館養館”是網球場館得以正常運轉的核心理念。為了響應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開放場地為大眾健身服務,暨南大學的網球場地也做到了物盡其用。白天為老師和學生免費開放,晚上適當地和社會接軌。每天早上6點半到9點,網球場地還專門為離退休教師服務,他們對網球的熱情踴躍程度絲毫不亞于學生們,每年的教職工比賽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這些老教師、老教授幾十年來如一日對網球的執著和熱衷,對于推動暨南大學的網球發展,也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振幫教授,回國后堅持打網球20多年。70歲高齡的戚其亮如今仍然天天打網球,40多年的運動生涯中曾經培養出了全國大學生單打冠軍,足球運動員出身的彭國雄正是在他的影響下走向了網球之路。另外,暨南大學的校長也愛打網球。校黨委書記還經常參加廣州市領導級別的網球比賽。前中國男子職業網壇高手張九華、朱本強等畢業于暨南大學。這也使得該校蓬蓽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