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麗
【摘 要】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適當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法學案例教學法作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徑,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已初具成效,但仍需不斷探究與推廣。本文在分析其突出優勢的基礎上,進而提出其實施方略。
【關鍵詞】法學教育 案例教學法 優勢 運用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進程中,迅猛發展的法學教育積極回應了社會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在高等院校法學教育發展的同時,呈現出一個明顯的問題——脫離實踐。現行法學教育的突出特點是重視法學理論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離,畢業生難以適應法律實務工作。推廣案例教學法是突破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案例教學法是運用樣本意義的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最先由美國法學院采納應用,在現代的法學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案例具有形象化、具體化的特點,在法學教育中適當的引入,可以將深奧艱澀的法學理論寓于五彩繽紛的生活情景之中,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突出作用不言而喻。
首先,生動性。案例教學法能夠把死板的法學理論帶進日常的生活中,使得枯燥的課堂氛圍生動起來。
其次,主動性。案例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轉變了填鴨式的灌輸型教學模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培養起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再次,實踐性。案例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聯系起來,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間的互動交流,用所學之理論直接解決實踐中的案件,防止法學專業學習只限于紙上談兵。
最后,效益性。教授式的案例教學法是法學教育中成本最低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卻是在教學中最方便應用、最值得推廣的。雖然也僅僅限于“紙上談兵”,但完全可以使學生從中悟出 “兵法之道”。
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案例教學法雖有不少優勢,但其實施也并非易事。筆者認為在運用的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1.課前選擇案例
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因而教師在準備教學時所選的案例應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案例應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內容應緊密圍繞所要傳授的法學原理或法律規則,直接說明相關理論的應用,具有代表性。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并能恰當應用理論的教學目的。而不要選擇那些多年不遇或實踐中難遇的案例。其次,案例應具有疑難性和爭議性。案例本身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或能夠引起爭議和沖突,引發不同的觀點,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后,案例應具有綜合性。所選的案例不僅局限于一個知識點,應貫穿所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實現教學內容的融會貫通。通過一個案例把多個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避免法律適用的片面。
2.課堂上應用案例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案例。既可以在相關理論講授之后,鍛煉學生運用原理分析案例;也可以在相關理論講授之前,利用案例引出原理,引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案例。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而在教學中可以從教師講授性分析案例,逐步過渡到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案例,最終過渡到學生自主分析案例。從而實現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能力。
再次,教師主持學生討論案例。對于存在爭議的案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盡量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觀點的機會,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去爭論。對于不成熟的觀點不要批評,應及時調控討論的方向和節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精神。
最后,教師歸納總結案例。即對整個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進行評價。一方面總結案例中相關知識點的運用,另一方面評價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恰當,觀點的歸納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全面性。通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找到分析問題的切入點和關鍵點,向學生傳授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傳統的法學教育“以教師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而面對21世紀實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需要,應推翻現行的教學模式,逐步推廣案例教學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應積極探索,尋找實現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宋濤.法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5,(8).
[2]程宏.法學案例教學法的方法與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8,(11).
[3]丁明.談案例教學法在《刑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4]崔海霞.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8,(6).
[5]楊曉丹.法學案例教學法探微[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