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摘 要】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工作的能力。本文簡要分析了高職高專英語交際教學法的特征,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運用交際教學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高專英語教學 交際教學法 交際能力
一、交際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交際教學法的理論來源,一是喬姆斯基的功能轉換理論,另一個來自于海姆的交際能力理論。交際教學法理論的中心是訓練學習者的交際能力。
喬姆斯基的理論把語言學習的重點從語言的形式轉化為語義的表達。根據喬姆斯基的觀點,每個人都有理解和組織句子的能力,喬姆斯基把這種能力稱之為“competence”;把語言符號轉化為特定語境下的語段稱之為“performance”。這個理論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點培養學生在一定語境下的運用能力,而不是僅記憶一些句型結構在運用時亂套一氣,使得語言變得結構化、模式化。
海默的交際能力說認為語言學習是社會性的活動,認為如果沒有語言背景,語言就失去了表達的意義。海默把交際能力分為四個方面:1.Whether to be able to know the agreement of language form and grammatical rules. 2.Whether to be able to know how to use and respond to different types of speechacts.3.Whether an acceptable language form is appropriate in relation to a context in which it is used and evaluated. 4.Whether to be able to know the frequent use of languageforms.他認為在以上四個能力中,第三個能力是最核心最基本的能力,海默強調的是語言運用的規則。
綜合兩個理論,學生應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培養學生正確合理運用語言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交際教學法。
二、交際教學法的特征
所謂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就是以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英語語言的交際活動為手段,以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交際法旨在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其特點是將語言的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進行交際教學。這樣英語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學生在交際中不斷地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及其背景文化的特點。交際教學法能更好的使語言學習者增強交際能力,所以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過程中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還表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多邊的交流。這是交際教學法區別于傳統教學法的最顯著特征。過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強行灌輸我被動接受的一維的線性關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多維的立體關系,教師與每個學生都作為平等主體進行著彼此間的多邊交流。課堂教學追求最大限度地展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以及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活動,盡可能地為每個學生創設更多一些的交流機會。這是一種真正的互動,交流和反饋往返于各個方向。多邊交流活動的成功進行,還取決于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上的創造性、新穎性和靈活性,教師要能夠圍繞中心任務,科學設置課堂教學的階段性任務,并將這些任務與學生交流單元進行合理匹配,注意創設教學情景 ,如《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unit7第三部分,是一篇講述鐵人三項運動的文章。講述這篇短文一是可以結合全國的奧運熱,讓學生說出一些運動會的項目,同時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增強學生興趣,如播放空氣中彌漫著美妙的輕音樂,燈光調暗的幻燈片,讓學生在閃爍出一張張多彩的運動畫面,情感遷移的氛圍中用英語說出所有幻燈片里動作的名稱,結合情景提出問題,發掘學生的興奮點,開展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等的廣泛深入的交流。
2.多重的角色。這是交際教學法對教師的最大挑戰。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估者等。教師不再以知識的擁有者這一權威角色自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師得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教師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誘導學生在課堂交際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當代認知學習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整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運用的過程,而這種整合與轉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他們以不斷變換著的角色,共同參與知識的探索和問題的解決。
3.多種的功能。這是交際教學法的重要意義所在。在許多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們所能運用的功能都是比較單一的,教師僅憑一支粉筆一張嘴就能搞定一堂課,學生們也只需帶上兩只耳朵端坐靜聽,其表現往往是老師聲嘶力竭、學生睡意朦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絕大部分的身心功能都處于壓抑狀態,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樣的教學是對學生身心的摧殘。而交際教學法的直接目的是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習得,這種能力必須經由學生個體自主的活動、積極的操練才能獲得,因此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全部身心功能:不僅僅有常規的聽說讀寫活動,更有興趣的激發,注意的集中,想象的引導,思維的激活,激情的迸發;相應地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全部身心功能,組合各種資源,運用各種媒介和手段,當好總導演、總調度,適時地變更角色轉換功能。成功的交際法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其心理能力、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其智商和情商的均衡發展。
4.多元的思維。這是交際教學法的核心價值所在。心理學家曾經對一些存在各種學習障礙的學生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思維都處于抑制狀態,都缺乏最基本的思維訓練,未能掌握有效的思維方法,學習中常常表現為概念不清、判斷不準,進而造成整個思維的混亂。思維方法是人類對自身思維活動反思的結果,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性工具。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思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而不思則殆”,學生應該在思維活動中學習,并且還要注重學習思維方法本身,以便能在日后離開老師的情況下繼續自主學習、自我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交際教學法中的多邊交流、多重角色、多種功能和多元思維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它們來源并服務于交際教學法“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這一根本宗旨,離開這一宗旨,單純的追求其中的任何一個表征都是毫無意義的。
參考文獻:
[1]H.D.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Robert J. Sternberg & Louise Spear-Swerling . Teaching for Thinking: Becoming Smart Learner.
[3]張麗莉.改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