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星
【摘 要】物理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呢?怎樣才能啟開學生的心扉,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呢?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呢?我認為這不僅需要妥善的處理教材,安排內容,更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而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方面就是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關鍵詞】物理 課堂教學 語言
一、語言要具有形象性
物理教學語言技巧性的特點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富有力度,能使學生感到驚訝、感到不同凡響,使學生情緒興奮,對認識產生興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要特別注意,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并非基于活躍課堂氣氛,逗逗風趣。與此相反,教師運用形象化語言施教,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本身,而不是誘使他們的知識撇在一邊。
二、語言要具有科學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要用準確無誤、合乎邏輯的語言來講。例如在講歐姆定律R=U/I時,要注意它的適用條件,不能說當I→0時,電阻無窮大,從數學語言上說得通,但在物理學上,電阻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導體的長度、電阻率、橫截面積決定。我們要講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嚴格地科學地定義,那就大可不必,應根據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知識的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深化。例如,在講力的概念時,首先只是敘述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接下來在高中講授牛頓第三定律,對力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到了講授牛頓第二定律后,又從力的作用效果來敘述,力量使物體產生形變和加速度的原因。這樣對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三、語言要注意嚴謹性、針對性
物理教材中用來表達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語言都是十分確切和精練的,常常是少一個字不行,多一個不好,前后顛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決定的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筒荒軐ⅰ八甭┑?也無須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飾,不能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置互換,更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這是物理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的要求。
四、語言技巧的源泉——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止境的。豐富的想象力,理智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物理學的進步,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之所以說想象力是物理教學語言技巧的源泉,其原因是:教師可以想象知識的演化,想象實驗的結果,想象學生認知過各的不同特點,想象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景,借助于想象提高語言技巧。從想象中采集,由造化中迸發(fā),語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語言的技巧性恰是自然形成。那種為技巧而技巧,煞費苦心的做法,是蹩足的,徒勞的。
五、要考慮語言的直觀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學中,還要注意語言的直觀性,要運用語言藝術,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書面文字口語化,枯燥知識趣味化,這就是說教學語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淺出,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如學生們對如何區(qū)別電磁感應中的左手右手定則,不難看出感應電動勢的“感”字有個“口”而右手的右字也有個“口”,口對口判定感應電動勢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個“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則是用來判定電流在磁場中受力方向,這種擬人化的語言使學生津津樂道,注意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