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戶縣志》記載,邵霞齡院長出身中醫世家,祖父、父親均為一方名醫,她為家中第十六代傳人。自幼隨父習醫,行醫鄉里,是方圓百里婦孺皆知的“神醫父女”,1952年加人衛協會行醫,后深造于陜西中醫學院,醫學理論得到了系統升華,此后一直從事醫教研工作,勤于醫理、精于臨床、善于鉆研,出版著作《傷寒賦》《雜病賦》《腎病學》《糖尿病學》《婦科探錦》等5部專著。尤其在腎病研究、治療方面,善于總結祖輩流傳秘方和自己的幾十年臨床經驗,形成了完整的治療方案和科學的理論體系,開創了中醫治療腎病的先河,避免了腎病患者長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被醫學界同仁認同、廣大患者贊許;主持了國家科研項目中醫腎病新藥研發工作,有兩種新藥獲國家準字號藥品,另有兩種新藥已通過國家藥監局專家組評審;該項目和邵霞齡院長獲得西安市科技進步獎、陜西省科技進步獎、國家星火計劃優秀項目。
邵霞齡院長關心戶縣教育事業發展,熱衷于老年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并為教育事業發展提出許多好建議,積極捐款建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捐資助學先進個人”,多次參加陜西省老教授協會、陜西省醫學史專業委員會等組織醫療下鄉活動。由于她的突出貢獻,中央電視臺《夕陽紅》《半邊天》欄目和Ⅸ中國婦女報》《中國老年報》《人民日報》《健康報》《工人日報》《華夏掠影》等全國性媒體對其事跡做了報道,陜西省人事廳編著的《奉獻余熱的人》、西安市人事局編著的《夕照明》等均收錄了她的事跡,她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老有所為精英獎”,事跡還被收入陜西省歷史檔案館。
邵霞齡院長還多次被邀請到國外參加講學。1994年11月,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中國組委會授予西安腎病醫院邵霞齡院長“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貢獻獎”。1996年2月,邵霞齡院長業績被刊載于中國國家“九五”計劃重點項目《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當代世界傳統醫學杰出人物》教科書版。1996年3月,邵霞齡院長獲世界傳統醫學大會組委會授予“世界傳統醫藥突出貢獻獎”。1996年4月,邵霞齡院長榮獲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國際組委會(美國)授予“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突出貢獻功勛獎”。1996年7月,邵霞齡院長被聘為美國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同時當選為世界中醫藥學研究會會員。
邵霞齡院長秉承祖輩的寄托,承載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將自己的畢生心血鋪灑在了所有的患者身上。據了解,邵霞齡的兒女們也大多從事醫學事業,以繼承母親的事業。在筆者與邵院長面對面的時候,她還在自己所開的醫院里輸著液體,如今近八旬的老人在給人把脈看病之時手還都在不停地抖,她合不得放棄這個行業,她還和筆者說“醫院自從開辦以來,沒有一個送太平間的,都是哭著來、笑著走的……”、“人人要是來我這里治療,就不會得尿毒癥”,這充分體現了她對生命的捍衛,對患者的許諾和對自己強有力的信心。她不愧為醫學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