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 張東涵
玉泉區全力打造工貿旅游強區,昔日的舊城老區已漸去漸遠,一個具有濃郁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區正向我們走來。8月28日,本刊記者采訪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區委書記田忠寶。
記者:玉泉區從老城區到新玉泉改造的轉變中.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項目是什么?
田書記: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大召廣場的改造,改造面積30萬平方米,動遷戶數量很大,約1萬多戶。動遷工作得到了百姓極大的支持與認可,改造后的古建商業零售項目直接或間接帶動促進2萬多人實現再就業,如整體運營年產生效益預計可達到30多億,惠及1萬多戶居民約5萬多人。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的大召古建區塊成為改造項目最大的亮點。
記者:近年來,玉泉區黨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工貿旅游文化強區”的戰略發展定位。請您談一談這方面的總體發展思路與規劃。
田書記:呼和浩特市是先有的大召寺,后來有了歸化城也就是今天的玉泉區,玉泉有著420多年的歷史,單從時間上來講420年不是很久遠,但對于邊疆少數民族來講卻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國務院將歸化批準定位為歷史文化名城,因名勝古跡甚多,玉泉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兒召”之說。特別是大召寺、五塔寺、占地2萬畝的南湖濕地公園等旅游景點的修繕與擴建,打造出了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黃金旅游帶。經過綜合考慮后,我們決定充分利用好人文資源,打造一個以工業、商貿、旅游互動來整體推進發展的新玉泉。
旅游文化的投入占到了總體投資的50%,是總體投入中重中之重,三產的比例中旅游占到66%,(其中一產占11%、二產占23%)。文化旅游是個周期性比較長的產業,投資大收效比較慢,但是文化旅游今后的收效將是長久性的,同時文化旅游建設對周邊環境整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改善環境的意義重大。現在來呼和浩特市旅游如果沒來玉泉區可以說等于沒來呼和浩特,將會是一種遺憾!
記者:大盛魁是玉泉區乃至呼和浩特市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符號,那么大盛魁影視基地的建設和建成后會對玉泉區有什么意義?
田書記:大盛魁影視基地馬上就要開工建設,同時《大盛魁》電視劇也要馬上開拍。影視城建成后對人們的生活和歷史將產生重大意義,它是蒙晉商的發源地,號稱“大清第一商號”!我們將按照大盛魁原貌進行建設,形同“喬家大院”內設齊全。同時對周邊古跡進行修繕,毀壞的全部按照原貌進行重建,投入比較大,投入后意義深遠:第一,有文化底蘊,第二,能留住人,“有人才有消費,有消費才能帶動經濟”。
建設修繕的同時我們還會進行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的規劃與活動,如:復興茶葉之路、重走大盛魁之路等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舉措。
記者:今年玉泉區舉行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化推薦活動.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明年是否還會采取同樣的推介形式?
田書記:因為文化旅游我們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未來我們會通過更多的活動形式,讓游客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在建設文化旅游的過程中,玉泉的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會更好的回報百姓,豐富百姓的人文生活與物質生活,帶動玉泉的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