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軍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以嚴格的物理實驗為基礎,并受到實驗的檢驗。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尤其是在實驗教學中,必須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本文圍繞如何改革傳統實驗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 能力培養 物理實驗教學
一、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嚴格的實驗和實踐活動基礎上。實驗不僅僅局限于現行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手拍打桌子手感覺疼,說明力的相互作用;把易拉罐側壁鉆一個孔,在其中盛滿水后讓其自由下落,水不流出,演示完全失重現象。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內容,或者,這種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來解決其他什么問題,等等,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角色轉變
即改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以前,學生實驗,課本有較全面的目的原理介紹、方法步驟說明、數據分析處理要求,教師、實驗員在實驗前幫學生選好、調試好儀器,教師在上課前還要講解注意事項,帶學生預習,甚至為了保證實驗順利完成,課前還要先看實驗錄像,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由教師代勞解決。總之,整個實驗都以教師為主。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升華,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助長了學生的依賴性,學生一旦離開教師,就束手無策。可見,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不符合現代創新教育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預習實驗,明確實驗目的,讀懂實驗原理,擬定實驗步驟,選擇實驗器材,組裝實驗儀器,控制實驗條件,規范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測量數據,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分析實驗誤差,寫好實驗報告。這要求學生的基礎知識非常扎實,思維相當嚴密,實驗技能要求相當熟練。為了使學生獨立實驗,最好的辦法就是指導學生做課本上沒有的探索性實驗和指導性實驗,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上述程序的全部操作。
三、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課本上有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教師不妨將其改成探索式的實驗,如驗證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等,經過適當改造完全可以變成學生探索式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
四、更換儀器設備,緊跟時代步伐
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工廠、醫院、科研等部門的儀器設備不斷更新換代,而中學實驗室用的還是多年前的“小車+木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充分用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落后于理論,與科技前沿距離太遠,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實驗室必須加快現有儀器設備的更新,使教學現代化,中學物理實驗與時代同步,甚至超越時代。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使學生實驗更直觀、簡便、準確和更具吸引力。
總之,世界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創新人才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教育不但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與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地改革傳統實驗教學,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明確實驗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其次,必須在教學中貫徹創新意識是先導,創新精神是源頭,創新思維是關鍵,觀察、實踐是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原則。我們只要堅定方向,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樂亭縣汀流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