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娜
摘要:高等學校的戰略管理是指戰略規劃、戰略實施與戰略評估的全過程。借鑒美國高校戰略管理演變的過程和成功高校的借鑒,分析中國高校戰略管理實施的必要性,并針對性的指出戰略管理對中國高校的意義
關鍵詞:高等學校戰略戰略管理
中圖分類號:G5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96-02
高校戰略管理的目的是從全局和整體上把握學校的發展方向和路徑,在復雜和變化的環境中考察學校總體的發展問題,其實質是全局性管理,其中包括了對高校所處環境的分析和監控,明確高校的辦學宗旨、目標,實現目標的具體策略和戰略舉措,以及為了實現這些策略和戰略舉措所應該配備的資源,具體的戰略實施計劃和過程,以及相應的戰略實施監控和修正,以及對應的戰略績效考核。高效的戰略管理綜合考量學校自身條件和環境發展,需求兩者最能切合的生存和發展之路。本文希望通過借鑒上個世紀美國部分高校通過戰略管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的經驗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高校提出相對應的借鑒。
一、美國高校戰略管理演變歷程及學校借鑒
1970年代,持續發展20年的美國高等教育從“黃金時代”步入“生存時代”,政府接二連三的裁剪高等教育的經費,學校資金嚴重短缺,大學生員嚴重不足。在1970-1979年間,100多所高校倒閉,造成這種原因是美國高校的發展思想以漸進主義為主流,認為世界和人類是非理性的,事物的演變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預測的,在此影響下,美國的高校歷來忽視管理和變革,忽視戰略規劃,“在美國第一流大學里,改革思想層出不窮,但是改革思想從未觸動過大學這塊領地,大學喜歡用它們的改革思想對校門外的社會進行改革。”
1980年代以后,戰略規劃理論終于進入了美國高等學校,許多高等學校邀請軍界和企業界的人士介紹實施戰略規劃理論的經驗,高等學校的一些著名學者一直在研究和探討戰略規劃理論在高等學校實施的最佳途徑,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依靠應用戰略規劃理解擺脫了學校面臨的困境。
美國著名的教育管理學家喬治·克爾曾經在《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一書中指出:“美國最富有成效的兩所大學分別是斯坦福大學和卡內基一梅隆大學。”縱觀兩所學校的發展,在其歷史上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危機,兩所學校之所以能在在20世紀下半葉開始脫穎而出,其關鍵就是把戰略管理應用到高校的發展之中。
斯坦福大學于自1944年開始制定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其戰略愿景是把斯坦福大學從地方性大學發展成長為全國著名學府,該規劃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1)進行了戰略方向選擇,把基礎研究確立為首要地位;f2)確定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方向,實施“學術頂尖戰略”,以優勢學科為中心向相關學科輻射。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3)加強與工業和商業界的合作,努力使其成為工業研究與開發的中心。(41制定了與戰略相配合,促進戰略實施的報酬制度。正是在其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斯坦福大學抓住與政府和企業界全面合作的機遇,從而躋身于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同樣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高校戰略規劃,使CMU從一個地區性大學成長為美國一流大學。CMU充分的分析了環境的機遇、挑戰和自身的優劣勢,制定了不斷探尋新的發展機遇,集中資源在優先發展的領域中,在一定時期內確定、鞏固自己的領先地位的戰略指導思想。同時為了保證戰略規劃的有效實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一學校戰略規劃委員會。CMU的戰略規劃由五個組成部分:(1)現狀分析和前景展望;(2)確定全面而又重點突出的戰略目標;(3)制定詳細可行的戰略計劃;(4)制定戰略實施監控體系和績效衡量體系;(5)戰略溝通與實施。充分進行相關的溝通,反復宣貫戰略規劃的內容,這樣才能將組織的戰略有效的滲透到每一個人的日常工作中。
二、中國高校實施戰略管理的必要性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高校面臨著變革和生存兩大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運營機制的變化
我國的高校長期以來處在政府領導下,主要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不需要考慮環境變化和未來的發展,問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校的運營機制發生了變化,政府從直接管理變為間接調控,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學校自主辦學的高校運作機制。學校的前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由自己進行把握,這就需要高校更多地思考自身未來的發展。
(二)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在辦學形式、人才培養模式、管理理念、經費來源等各方面都呈現出多樣化。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和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化教育相大眾化教育模式演變,高校的品牌意識、競爭意識和改革意識隨著這種演變在不斷加強,與此同時,高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制度等也在創新和發展。
(三)可供支配教育資源正在逐步減少隨著機制的改變和競爭的加劇,可分配的教育資源(政府撥款)將越來越少,對教育資源的有效使用率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高等學校只有不斷尋找自身的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走戰略發展之路道路,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打造一流高校。
在這種背景下,戰略管理在高等學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戰略管理是通過戰略規劃的制定、實施、評價和考核實現高效的發展目標。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戰略管理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在資源相對有限和稀缺的環境中,通過對不同發展要素優先順序的選擇,并進行資源重點配置從而達到資源效率最大化的原則。
二、中國高校實施戰略管理的意義
(一)為高校的發展提供戰略性方向和目標
基于高校本身的能力,結合外部環境的機會,對于高校未來的發展提供戰略性方向和目標。高校的發展戰略不是對傳統模式和過去經驗的延續,或者對成功模式的照抄,而是要對高校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科學分析,依托本校的條件、能力和資源,通過SWOT分析、價值曲線等形成切合本校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其次,學校發展戰略不是完全順從環境,不一定是防御的戰略,也可以是積極進取的戰略,或者激進的戰略。每所高校都應擁有符合本校特色的戰略規劃體系,這樣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二)有效指導資源配置
任何組織都是存在于資源相對稀缺的環境中,如何將有限資源運用于打造高校的核心要素和領域是高校管理者必須進行的選擇。通過戰略管理,可以有效地指導有限的資源優先用于戰略性、關鍵性的發展領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從而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三)建立有效合理的組織結構
高校實施戰略管理可有效解決高校組織結構上的弊端,促進組織變革。戰略管理從全面的角度和競爭的角度看待組織問題,強調為了適應戰略發展而變革組織,強調整合的管理流程,以引導部門之間的協作。
(四)加強了管理控制與評估
高校的戰略管理體系加強了組織的績效的評估和實施控制,戰略績效體系提煉戰略中關鍵的任務和節點。及其要取得的成效,能夠有效地引導戰略的執行。并為建立績效考核與獎勵體系之間的關聯機制打下基礎。戰略評估是監控戰略實施并對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行系統性評估的過程,著重建立一種反饋機制。利用戰略評估的結果作為調整、修正戰略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