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翠
摘要:隨著中國動畫教育的迅速發展,中國動畫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正日漸凸顯出來,當前院校如何制定更加合理、更具有可行性的動畫人才培養方案是動畫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從二維動畫、三維動畫人才的培養方案角度出發,研究如何去適應公司對學校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動畫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94-01
一、國內動畫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2000年前后,在動畫產業發展的影響下,全國動畫院校及開設動畫專業的院校急劇增長。從2001年全國有30多所動畫院校,到2002年的71所,再到2008年初全國設有動畫專業的院校已超過300所,在校生2萬余人。動畫教育如此快速增長遠遠大于現實動畫行業的發展。
從這兩年的畢業生去向來看,主要是流向影視公司后期制作及動畫公司、廣告公司、電視臺等,而能到最后繼續從事動畫的人所剩無幾,一大半人一年之內已經改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市場不景氣,薪水低廉,使從事動畫工作者感覺到自己的所得跟付出不成正比,當初的滿腔熱情在現實面前蕩然無存。第二,畢業后不適應動畫公司的環境,所學知識與公司的需要也有很大的脫節,傳統的職業教育方式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課堂教學和工作實踐明顯脫節。第三,各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技能型的原動畫及電腦熟練工,而眼前公司最缺少的是前期創作人員。技能型的原創動畫人才及電腦熟練工可以說是經過簡單的集訓后都能達到這個要求。第四,現在有好多院校盲目招生,擴大生源規模,而與之對立的是教師的嚴重緊缺,形成惡性循環。
二、動畫教育的目標
(一)加強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動畫專業的專科生或本科生畢業后到公司工作,需要進行再學習的情況,通常都是1-4個月。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學校里所學的是素質教育課以及一些專業基礎知識,有的院校直接開設三維課程,沒有基于二維基礎課程及高級課程的開設,相對來說學生的發展潛力就會受到制約。有的院校雖然開設了二維課程,但是忽視了動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動手能力較弱,這種情況是二維與三維嚴重脫節,懂三維的不懂二維,不懂動畫原理,懂二維的不懂三維的操作,不懂影視語言等。國內動畫業缺少的正是這些具備動畫創作素養(包括繪畫基礎),又能操作這些設備、軟件的高級復合人才。作為教育者來說,要明白即使計算機軟件操作的特別熟練,沒有良好的藝術素養。那么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用三維做角色建模,如果對角色的結構、體感不熟悉,就很難表現出角色的特點;再有,如果你要用三維做一個人走路,如果對走路的基本規律一無所知,那么做出來的人走路根本談不上生動形象。
因此動漫專業的培養要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簡單的學院式教育和只重視軟件使用的教育均不足以滿足公司的需求。所以,動漫人才的培養應該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簽訂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
(二)動漫專業教學應該是分段式教學模式
分段式教學模式共分為三個教學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注重基礎課程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這個階段主要在學校完成,主要課程為素描、色彩、速寫、寫生、藝用解剖、表演、Photoshop、Painter等基礎課程。第二階段以項目制作為主的專業理論與軟件實踐操作的技術教育階段。這一階段也是在校完成,主要課程有運動規律、動畫技法、flash、視聽語言、maya、三維Max、after effects等。第三階段是在企業進行的崗前培訓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企業在學校設立公司或者學生直接去往公司。學院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專業指導與教學,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主要用于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制作水平的提高。
三、動畫教育的新模式—產、學、研相結合
動畫教育的發展應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讓我們的學生第三階段直接與市場接軌。大多數畢業生剛加入動畫公司參與影片制作時,往往會束手無策,學習的理論不會融會貫通,學習的技術不熟練,不到位。那么,我們如何該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呢?這也就是除了所在學校學習的第一、二階段,我們要給我學生提供一個實訓平臺,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熟悉公司的商業化操作模式,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在正式就業前就有了公司的工作經驗,畢業后方可直接加入公司工作,縮短磨合期。同時,這樣的實訓平臺也給從事動畫教育工作的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科研平臺,從而把反饋的問題直接融入課堂,這樣的模式訓練,方能與市場接軌,培養出優秀的動畫人才。
中國動畫已經在低谷中徘徊了多年,在尷尬中尋覓,卻遲遲沒有克服發展的瓶頸。真誠的動畫人在耕耘這片領地的時候,仍然在繼續地付出艱辛和努力。為我們祝福吧,憑著我們橫溢的才華,我們民族的動畫事業一定會走向復興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