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
10日,小澤一郎率600余日本民主黨國會議員及支持者訪華。盡管這是該黨與中共進行的常規交流,但因今秋日本民主黨轉為執政黨,所以引起各界矚目。
在現代公共外交領域,“政黨外交”意義重大。首先,不同國家政黨之間交流,可以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信息,同時,還可以展開政策討論。在交換意見方面,政黨之間的交往可以超越政府外交嚴格限制,具有靈活性。其次,“政黨外交”也是兩個或多個國家民意交流的一種,可以補充政府外交的不足,構成政府外交的民意基礎。中共與日本在野黨長期交流的意義重大。此外,“政黨外交”也是不同國家政黨領袖之間交流感情、增進互信的一種方式。
但執政黨間的交流絕不能簡單等同為政府之間的交流。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需要維持某種程度穩定性、連續性;某一政黨,往往在野時與執政時,其言行并不一致,這是因為,除非革命政府,任何一個政府都必須繼承前任政府的對外政策。日本民主黨在歷史認識問題方面,雖然與中方觀點較為接近,但在其他許多方面,還要受到世界格局、日本內外政策整體的影響,某種政策絕非可以一黨的力量輕易改變。
從各國政黨內部情況來看,現代國家主流政黨,已經成為“全面包容政黨”(catch-all parties),這種政黨為了獲取選票,維持政權,不會立足特定階級、階層,而是把自己的支持基礎盡量擴大,爭取最廣泛支持。從此意義上看,日本民主黨政策也是多面體,該黨內部包括左中右三種不同傾向,這些不同觀點必然若隱若現表現在該黨對外政策方面。其對華政策,既有與中方相近之處,也有向左之處,因此,中共與日本民主黨接觸,更多應著眼于加深彼此理解,而不必對民主黨對華政策存在過度期求。
回顧戰后日本外交史,曾存在特定政黨領袖對國家外交政策發生重大影響的前例。但那種特定外交模式,均是在具體時代背景之下,以廣泛吸取民意并通過政府層面運作實現的,并非政黨外交的結果。今天,雖然筆者并不否認日本某些特定的領袖人物仍可對日本外交政策發生重大作用,但當今日本國內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不論日本哪個特定政黨,均缺乏一夜之間提升兩國關系的魔力。
某個特定政黨并不能涵蓋該國整體民意。政黨外交,應是一種普遍、平等的兩黨交往形式。具體到中日來說,在長期交往過程中,中共與各黨均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因此,對某一特定政黨政策寄予過度期望,既不現實,也無必要。不論對民主黨、社民黨、國民新黨,還是對自民黨、公明黨、共產黨,都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ㄗ髡呤侨毡拘恿执髮W綜合政策學部副教授。)
環球時報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