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培根在《人性論》中說道:“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一生?!绷晳T如此重要,而它又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我們應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呢?
一、習慣養成階段
(一)曉之以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
初一是由小學到中學的轉折期,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作為班主任,應抓住這一教育良機。
首先,開好第一次主題班會——《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1.引述材料,曾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老學者答到:“幼兒園?!薄霸谟變簣@學到什么呢?”“……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后休息,要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笨梢?良好的習慣對于人才的形成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例并展開討論,明確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2.在學習《中學生守則》的基礎上,制定本班的《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對自身行為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做到有章可循,從邁進河洛中學的第一天起,就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為自己開一個好頭。
其次,在明確規范的前提下,開好第二次班會——《成功,請從設定目標開始》。通過學習、討論,明確設立目標對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性。
(二)定細則,抓落實,以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
1.從學習、紀律、衛生三個方面定具體細則,實行量化,便于督促檢查。
2.將班級分為八個小組,實行班主任→〔班長(紀律)、課代表(學習)〕→組長→組員,層層管理的制度,責任到人,形成競爭機制。
規范實施之初,班主任要深入班級,面面俱到,既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隨時指導,又及時了解班級情況,避免偏聽偏信現象的發生。如有違規及時處理,一周內扣分超過十分的,要寫出書面說明書,一式三份,自己、班主任、家長各一份,做到內外結合,形成合力,使學生逐漸由他律走向自律。
(三)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1.開展“讀好書,學做人”活動
“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讀書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我們充分利用周日,引導學生讀名著,并寫出讀書心得。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妙方,是一條捷徑。
2.通過寫周記,反省自我
這既有利于學生完美性格的形成,又成為師生交流的感情“熱線”,是對學生個別教育的最好渠道,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
二、習慣鞏固階段
期中考試后及期末前一段時間,是學生心理上容易波動的階段,也是行為習慣容易出現滑坡的階段。這時,班主任要做到三勤:勤靠班、勤觀察、勤疏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問題堆積。
三、注重教育空白階段
節假日及周日,學生極容易出現“假日綜合癥”,表現為困倦,作業質量差等。對此,我們建立了家校聯系卡,將學生每周在校情況、作業及時通知家長,并讓家長寫好孩子反饋信息,便于發現問題,及時教育。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有機進行,學生養成了較為自覺的良好行為習慣,整個班級秩序井然,為學習創造了良好環境。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河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