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賀
作文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作文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知識、思想品質等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是整個中學階段語文訓練的核心與靈魂。那么,如何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在此談談作文教學實踐中所獲得的幾點經驗和體會。
一、多多朗讀,豐富語匯
唐代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話雖然有點夸張,但它精辟而扼要地論述了“讀”與“寫”的關系。這說明人們只要多朗讀文章,就能積累豐富的語匯,培養出順暢的語感,寫作水平就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強調學生多朗讀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章,特別是教科書中的課文。因為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作者精心錘煉而成的,其字詞準確,語法規范,語句生動、形象,文段精彩,邏輯性強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都是很優秀的文章,并且內容通俗易懂。若經常朗讀這些課文,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匯,并掌握字詞句的正確運用,培養出順暢的語感。所以,重視學生對課文的反復朗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最基本、最容易做到的方法。
二、善于觀察,積累素材
無論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還是寫景狀物的文章,其內容材料都來自觀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感到無話可寫,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寫作素材。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認真觀察和分析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等,使他們養成善觀察、勤思考、會積累的習慣。例如,教師要求學生留意身邊那些勤奮好學、樂于助人、做事認真等同學的言行;留意校園、家鄉、社會的變化等等。這樣,學生就能積累較多的寫作素材,為寫好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如觀察人物時,要從人的外貌、語言、行動、神態等方面來觀察;如觀察事情,要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方面來觀察;只有這樣深入細致的觀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內容充實、條理清楚的好文章。
三、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一切創新都伴隨著想象,想象力是人的知識、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與拓展。”要想把文章寫好,必定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往往超越正常人的思維空間。沒有豐富的想象,哪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熱愛祖國大山名川的夸張絕唱;沒有豐富想象,哪有魯迅筆下身穿一件十多年沒洗、十多年沒換過衣服的孔乙己形象;沒有豐富的想象,哪有瓊瑤筆下頑皮、任性的小燕子形象。因此,學生在寫作文前,應根據題目、材料、要求,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大膽地對內容進行構思、布局。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有血有肉,可讀性也強。
四、勤奮摘錄,收集資料
人的記憶力畢竟有限,若什么都靠大腦記憶,這樣記得不多,也記不長久。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摘抄、收集資料,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內、外文章時,還要讓學生把那些優美詞句、名言警句,或文章的片斷抄錄下來,甚至把好的文章整篇剪貼下來,使他們養成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這樣日積月累,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很好的“作文資料選。”要寫作時,學生可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地使用這些資料,這樣就使不會作文的學生也能作文,會作文的學生就能寫得更好。
五、學會仿寫,揣摩方法
葉圣陶曾經指出:“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范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范文,評作文對照范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這說明課本中的文章除給學生學習外,還是學生仿寫的例子。因為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作者錘煉而成的,是學生閱讀的范文,也是學生習作的范文,所以在講授課文時,教師除指導學生學懂課文內容外,還要善于歸納課文中的寫作特點,指導學生弄清課文的寫作方法。這樣,在作文指導時,教師便可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來寫作,學以致用。如教完《故鄉》一文,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刻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手法,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領會方法,學生在寫作中就會摸索出一條習作之路,進而就能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六、經常練筆,提高能力
古語有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句話說明人要學好某樣東西,必須多練,這樣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樣,學生要寫出好文章,也離不開多寫多練。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讓學生完成教材中的作文任務外,還要鼓勵學生養成多寫日記、周記和隨筆的習慣,并正確引導學生把自己每天經歷的,或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用恰當的書面語言記錄下來,相信通過這樣堅持不懈的做法,學生的語言表達就會熟能生巧,作文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文章也會寫得越來越好。
七、勤寫后記,總結得失
教師經常寫一些隨筆式的教學后記,總結一下教學上的成敗得失,這樣的體會文章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由此想到,教師在教學生作文的同時,也應鼓勵他們寫點作文后記,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如寫完一篇作文后,讓學生再發表一些感想:交代寫作動機,如何選材,為什么會想到寫這件事,這件事是否真實;也可以談自己在寫作中遇到的障礙是什么,感到寫作過程中最難克服的困難是什么,在寫作中是否嘗到了一點創造的快樂;寫完之后檢查,自我感覺是否良好,較滿意的是什么,不足之處是否能認識到等,不妨實話實說。這樣寫出來就是一篇小作文,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認識能力。此外,“作文后記”反饋的信息又為教師所掌握,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作出對策,教會學生如何揚長避短,不斷幫助學生逐漸克服寫作中的困難,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
要寫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認真指導、評講每一次作文,從而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做到長期持之以恒,悉心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練筆,堅持以多樣性和綜合性的訓練形式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和厭煩作文的情緒,相信學生將會自覺主動地視作文為需要,視作文為樂趣,成為作文的主人。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草碾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