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軍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用成就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成就感,說到底就是自己的做法和結果得到別人的肯定時產生的一種滿足或興奮的心理,這種興奮可以增強自信心,產生一股抑制不住的再奮斗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朗讀的優點,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享受到取得成績的滿足、興奮,從而對朗讀產生興趣,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我在上《自己去吧》一課時,先讓學生自由讀了一會兒課文,然后說:“誰來讀一讀鴨寶寶說的話?”立刻,許多小手舉了起來,我叫了一位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起來讀,這位學生的話音還沒落,下面早已議論紛紛:“老師,他沒把后鼻音讀出來。”“老師,他把‘您(nín)讀成了‘你(nǐ)。”這時,我向那位讀書的學生投去了理解、鼓勵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馬上接著說:“同學們,你們發現了這位同學的朗讀優點嗎?”一位男生站了起來說:“老師,他讀書的聲音比較洪亮。”“對,這就是他的優點,值得大家學習。”那位學生聽了老師對他的肯定和表揚,抬起了頭,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抓住時機,讓他再讀一遍,并要求他讀的時候要發揚自己的優點,糾正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地方。他高興地答應了,經過我的點撥和鼓勵,這一次比前一次讀得正確、流利多了,還讀出了一定的感情。
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會讀書、讀好書,作為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二、評選“小老師”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我所教的班級是一年級,他們剛剛入學不久,識字不多,朗讀技巧幾乎沒有,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要想很正確、流利地讀出來都有一定的困難,就更不用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在這種情況下,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我每上一篇課文時,都要給學生范讀兩遍,讓學生模仿,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音,在模仿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方法,以提高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開始實施評選“小老師”的活動。首先,確定了做“小老師”的條件:(1)朗讀的聲音要洪亮;(2)要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讀出自己的感情來。學生們聽說要選“小老師”,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躍躍欲試,嘴里激動地說:“老師,我先來。”我看著一雙雙期盼的小眼睛,瞧著一雙雙搖晃的小手,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從中可以看出,讀書的興趣在他們的腦海中占據一定的位置。于是,小老師們在熱鬧的氣氛中一個一個產生,每個小老師在范讀完課文后,同學們都會爭著起來指出小老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師們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同時,我也對同學的朗讀結果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在熱鬧、歡快的氛圍中朗讀,既有老師的指點,又有同學的幫助,他們的閱讀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三、用寬容和鼓勵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涉世不深、學歷很淺的小學生,常常出現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是必然的。作為教師不應責備學生,挖苦學生,而應用一顆平常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分析情況,找出原因,端正學生的心態,用鼓勵的語言、表情、眼神和親熱的動作使他們從“失敗”中堅強起來,樹立起“我要讀好書”的決心和“我一定要讀好書”的信心。
我在上《菜園里》一課時,茄(qié)子的“茄”字,我教讀了好幾遍,當我指名讀課文時,一位平時不太愛聽課的學生還把“茄”字讀成了“茄”(qué)字,當時,我沒有責備這位學生,而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注重看看字的音節,是這樣讀的嗎?只要你看清楚了音節,你會讀好的。”那位同學聽了我的話,很快找到了“茄”字的音節,他不僅正確地把這個字拼讀了兩遍,還主動把課文又正確地讀了一遍。可見,教師的寬容與鼓勵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四、用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讀書興趣
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多讀書方法。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交給學生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搞摘錄筆記、做卡片、搞索引、報刊剪貼和先進的電腦下載儲存等;其次是要幫助學生購買好書;第三,是建議各班級都開好閱讀課,每班每周至少兩課時。在閱讀課上,語文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決不能“越俎代庖”,致使我們的學生又失去了自主閱讀的權利。語文教師要做到四點:重在引導,妙在點撥,成在激勵,功在開竅。課前,負責推薦好書;課中,巡回適時點撥;課后,要檢查讀書筆記,反饋閱讀效果。
總之,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只要采用一些合適的方法和渠道,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能培養起良好的朗讀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龍王廟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