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凱茗
[摘要]國際貿易政策的博弈是一個長期的、重復的過程,在經(jīng)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唯有將自由貿易政策與貿易保護政策結合起來才是國家貿易獲得最大化的福祉,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旨。
[關鍵詞]自由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 博弈論 囚徒困境 重復博弈
一、國際貿易政策概論
國際貿易政策是各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口和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是各國政府為了某種目的而制定的對外貿易活動進行管理的方針和原則。縱觀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是自由貿易政策,二是保護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是一種既不限制進口,也不控制出口的貿易政策。其主要內容是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品的各種特權和優(yōu)惠,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保護貿易政策則是一種限制進口,同時鼓勵出口的貿易政策。其主要內容是國家廣泛利用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以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競爭,并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yōu)惠和補貼以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使出口貿易不斷擴大。
自由貿易政策主要流行于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而英國是最早實行該政策的國家,它最先完成產(chǎn)業(yè)革命,是19世紀最強大的工業(yè)國家,其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商品銷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購自全世界。這就決定英國必須沖破國內保護貿易的限制,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為經(jīng)濟實力強制國家所采用,為國內成長產(chǎn)業(yè)集團所推動,它們是主要受益者。對經(jīng)濟實力薄弱的國家及幼稚產(chǎn)業(yè),卻意味著市場被外國占領,它們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貿易被認為是“強者”的政策。從世界范圍來看,1860~1880年這20年間,是自由貿易的黃金時代,它是與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相適應的。隨著自由競爭向壟斷的過渡,自由貿易又逐漸為保護貿易所代替。從19世紀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60年間,是自由貿易衰亡時期。內維爾?張伯倫曾說:只有《進口關稅法》這樣的政策才能夠救帝國。甚至連保守黨領袖斯坦利?鮑德溫都說,自由放任已經(jīng)走到盡頭,就如同奴隸貿易一樣。
70年代中期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滯脹”局面,尤其是美國貿易逆差的迅速攀升,使得美國率先采取了保護貿易政策,這種貿易保護主義以非關稅壁壘為主要工具、以陷入結構性危機和具有尖端技術的產(chǎn)業(yè)部門為保護重點、以“公平貿易”為旗號,為與傳統(tǒng)的貿易保護相區(qū)別,故稱之新貿易保護主義。至此,保護貿易政策蔓延全球。
從世界經(jīng)濟的大角度來看,保護貿易政策和自由貿易政策像孿生兄弟在不同國家、一國之內不同發(fā)展時期,同時存在并交叉地使用著,兩者又似乎不可調和。自由貿易有益于整個世界和各國的福利增加,保護貿易不利于各國經(jīng)濟和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而各國應當積極采取自由貿易政策。但是,從各國的局部利益來看,由于世界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自由貿易給各國帶來的利弊、得失顯然是有較大差異的,發(fā)達的國家越是自由貿易,獲益越多;而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如果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將給它們帶來種種損害或損失。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完全依賴實行某個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的綜合運用才是當今國際貿易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二、國際貿易政策中的非合作博弈
博弈論,亦名“對策論”、“賽局理論”,屬應用數(shù)學的一個分支,目前在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xiàn)象的數(shù)學理論和方法。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稱為博弈行為。在這類行為中,參加斗爭或競爭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或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和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并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
一般認為,博弈主要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目前經(jīng)濟學家們現(xiàn)在所談的博弈論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是指一種參與者不可能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xié)議的博弈類型,這是一種具有互不相容味道的情形。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擇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各國的貿易政策是策略互動的,具有鮮明的博弈特征。
周孌孌在《從博弈的角度看國際貿易政策》中曾論述道:“在國與國之間的國際貿易中,對于一個追求國民福利最大化的國家來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選擇單方面的自由貿易措施。”兩國的貿易需要在博弈中保持“合作”策略,雙方加強互信與合作,從博弈中達成利益均衡,以實現(xiàn)雙贏。
經(jīng)濟的互補性和經(jīng)貿合作的互利性國際貿易的基礎,兩國在長期的貿易博弈中保持有利于雙方的博弈贏得、有利于穩(wěn)定和促進中美經(jīng)貿關系、有利于共同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盡管在這個重復博弈中的某一個階段博弈中,還是要重視非合作博弈中的策略分析和選擇,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中美雙方在貿易博弈中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轉化是有很大必要性的。
三、國際貿易政策中的合作博弈
重復博弈是一種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結構的博弈重復多次,甚至無限次。其中,每次博弈稱為“階段博弈”。在重復博弈中,每個參與人可以使自己在每個階段選擇的策略依賴于其他參與人過去的行為。也就是,如果重復博弈無限次,雙方就可能從不合作逐漸走向合作,從而獲得合作收益。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在重復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復地進行。因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xiàn)。背叛的動機這時可能被受到懲罰的威脅所克服,從而可能導向一個較好的、合作的結果。作為反復接近無限的數(shù)量,納什均衡趨向于帕累托最優(yōu)。兩國貿易時,都會下意識地擺脫囚徒困境,而謀求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長期合作關系,使得雙方的福利都達到最大化,也由此從非合作博弈轉化到合作博弈。例如,雙方會通過締結貿易協(xié)定,相互削減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來促成國際貿易的長期開展,同時,也由協(xié)議來約束雙方的貿易行為。
參考文獻:
[1]馮宗憲.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09.
[2]陳善步,林杰.保護貿易政策的演變及成因分析[J].全國商情?經(jīng)濟理論研究,2008,(8).
[3]周孌孌.從博弈的角度看國際貿易政策[J].北方經(jīng)濟,2007,(18).
[4]姚海鑫.經(jīng)濟政策的博弈論分析[M].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