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正根
[摘要]本文針對新醫改的種種政策變化和醫藥行業今后發展方面,整理了醫藥流通行業的主要財務特點、存在問題及財務管理的對策和重點。
[關鍵詞]醫藥流通企業 財務管理新醫改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醫藥流通行業也迅猛發展,并帶來了企業規模、盈利模式、資本運營等方面的變革,醫藥流通企業正朝規模化、規范化、資本的多元化、集約化方面發展,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一、醫藥流通企業的財務特點及存在問題
1.醫藥流通企業主營收入一般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醫療衛生藥品銷售(統稱純銷或是批發),約占總收入55%,該部份主要是按各地衛生系統招投標進行配送;第二類是醫藥商業企業間相互調撥、分銷(統稱調撥或是分銷),約占總收入35%,該部份主要是企業作為廠家區域總代理、總經理,向分銷商調撥藥品;第三類是終端零售(統稱零售或是終端),約占收入10%,該部份銷售主要是面向終端連鎖藥店、工礦企業的藥品銷售。
2.行業銷售毛率低,平均綜合毛利率6%-7%,按類分析,純銷或是批發類毛利率約6%-7%,依據《福建省藥品集中采購配送企業資質認定及管理辦法》規定,醫藥流通企業收取的配送費用為中標價的5%-8%,包含在藥品的中標價格之內,由中標的生產企業支付,接受中標生產企業委托配送的經營企業,除按規定收取配送費用外,不得收取配送費用規定以外的其它任何費用,該項規定已限定了醫藥流通企業純銷或是批發的毛利率;調撥或是分銷毛利率僅為1%-3%,該部份只能充實企業的網絡渠道和營業規模,而對利潤貢獻度不高;零售或是終端毛利率一般在5%-15%,但該部份市場份額有限,且連鎖門店已進入“見縫插針”年代,競爭白熱化。
3.醫藥流通行業處在“夾縫”中生存,上、下游企業都處于“強勢”地位,如上游企業的國內外知名醫藥制造商,下游單位中的醫療單位,醫藥流通企業運營顯得舉步為艱。
4.三項費用高,行業平均值約6.5%,主要成本是物流配送、倉儲、人工、資金占用及醫藥業行業嚴格監管。
5.資金占用大,主要資金占用在應收賬款和庫存商品上。平均應收賬款回款期在3個月以上,雖然政府招標文件要求醫療衛生系統采購回款為2個月,但大部份醫療單位因藥品驗收流程、財務結算流程不同,而拖延付款時間,有的醫療單位實際回款期高達半年以上。庫存藥品資金占用大,平均庫存在1.5-2個月。上述資金占用,對于毛率極低的醫藥流通企業來說,巨大的財務負擔無疑讓企業雪上加霜。
6.庫存管理成本高,藥品庫存管理要根據GSP規范進行管理,并結合藥品特點進行諸如通風、常濕、冷藏、冷凍等方面的倉儲、養護、管理。需要冷藏的藥品,在配送時還需特別的冷鏈裝備車進行配送。
7.行業監管力度大。隨著國內不斷出現藥品質量事故,以及國家對醫療衛生行業及藥品生氣、流通業的重視,行業監管越來越強,企業需要付出大額成本來遵循行業的監管。
8.財務費用高。醫藥流通企業普通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資產負債高,融資能力差,財務負擔重,財務風險高的特點。
9.醫藥流通行業,面臨行業定位上的尷尬。隨著各地區新醫改政策及藥品招投標辦法出臺,醫藥流通行業正向“醫藥物流配送”轉變,如根據《福建省藥品集中采購生產企業投標資質認定及管理辦法》規定,參加藥品投標的主體為取得資質的藥品生產企業直接參加投標,不得委托其它單位或個人代理投標。該規定已使藥品流通行業變成要實際承擔藥品采購付款和銷售收款的藥品物流配送行業,即類似物流企業,但又必須進行藥品貨款支付和銷售回款,且須具備藥品流通資質(GSP資質)。
二、醫藥流通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1.醫藥流通行業要往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面發展,不斷完善銷售網絡,提高銷售規模,建立企業品牌。
據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度中國排名前三的醫藥商業企業銷售額943.75億元,占同期醫藥商業市場銷售總額的20.09%,該比率雖逐年搞高,但相比美國前三家醫藥流通企業占據95%以上市場份額相比,行業集中度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另外,國內醫藥流通企業普通只重視區域內銷售(受行業規范管理的限制的影響),不重視全國網絡的布局和品牌建設,現國內市場布局比較全面和品牌美譽度較好的醫藥商業主要有:國藥集團、上海醫股、湖北九州通。近年,隨著行業宏觀政策引導,醫藥流通行業面臨新一輪大整合、大洗牌,向著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2.針對不同銷售模塊,采用不同管理策略。
在純銷或是批發模塊,主要是做好藥品配送招標工作,做好中標廠家藥品的配送服務,爭取醫療單位采購訂單。該銷售模塊應采用低成本規模戰略,并做好廠家付款的及時性和相關的配套財務管理;在調撥或是分銷模塊,主要是爭取市場容量大的品種區域總經銷、總代理權,擴大規模,搶占市場。該部份配套的財務管理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銀行金融工具,提高資金的周轉速度;在零售或是終端銷售模塊,主是做好新藥、特藥及市場銷售毛利率高的品種,做好與連鎖藥店、工礦企業的溝通與服務,做好貨款的回收,盡可能降低應收款產生壞賬的可能。
3.完善市場網絡建設,提升配送服務質量。
要爭取與上游企業(制藥廠家)的談判話語權,如采購價格的降低、付款方式與信用期優化、過期藥品處理方式等。同時,做好與下游單位(如醫療單位、下游商業單位、終端客戶)的服務,爭取更快的回款時間及提高銷售量等。
4.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資金管理是醫藥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醫藥流通企業是靠資金快速周轉取勝的行業。要做好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重點是做好銷售回款計劃、采購付款計劃等財務資金預算與規劃,用活資金,使資金發揮最高的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充分發揮銀行各項金融品種,如銀行低息融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應收賬款保理等。
5.加強應收款管理。
應收賬款管理是醫藥流通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做好應收賬款管理,關系到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企業壞帳生產的可能,同時也是優化財務結構的有效手段。醫藥流通企業應根據不同客戶類型,制訂不同的應收賬款核對、催討、考核管理。對醫療單位的客戶,特點是應收帳款金額大,產生壞賬可能性小,其財務管理重點是爭取回款時間,加強企業資金周轉;零售終端客戶,其特點是銷售不穩定,銷售金額不大,產生壞帳可能性高,其財務管理重點是做好核對、跟蹤和催討工作,客戶一旦出現變化要及時停止供貨;醫藥商業客戶,其特點是銷售額大,受行業整合影響大,在行業整合中,隨時有被淘汰出局可能,其財務管理的重點是做好客戶資信調查、客戶運營跟蹤,按銷售合同及時催討貨款。另外,企業應將應收賬款管理納入企業績效考核,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意識。
6.加快庫存周轉速度。
加快庫存周轉速度最好的財務管理方式就是利用ERP系統,根據不同藥品特點擬制庫存上、下限額,制訂合理的采購批量,建立與廠家暢通的溝通平臺,加速補貨速度。
7.充分利用廠家銷售政策。
藥品生產企業一般會依據客戶類型,結合年度采購量、回款方式、回款時間的不同,給予相應采購政策,如采購量的返利政策、現金折扣、回款時間激勵、階段性促銷政策等,企業要結合自身銷售量、資金安排、資金機會成本等因素充分利用廠家各項有利政策,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8.理順流程,管控成本費用。
醫藥流通企業在毛利率低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只有不斷練好內功,控制各項成本費用,才能求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要控制好成本費用,企業首先要理順各項流程,減少環節,加快企業運營效率,如進行流程再造、引入適合醫藥流通行業成熟的ERP系統;其次是企業要做好各項成本費用的預算,真正落實預算管理的功能,做好預算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第三是做好費用管理控制,結合GSP管理的規范,防止各類財務損失,如藥品過期、變質、短少損失,壞賬產生等;第四做好物流配送費用的管控,物流配送費用占醫藥流通企業成本比率較高,要減少該部份費用首先是要理順物流配送流程,其次是考慮采取第三方物流外包的方式。
9.優化財務結構,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針對醫藥流通企業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率高,融資能力弱的特點,企業應進一步優化財務結構,降低企業財務負擔和財務風險。優化財務結構,降低企業風險的主要財務管理方式有:(1)增加企業投入資金,如引入資本合作者。(2)企業合并,擴大企業規模,增加企業實力。(3)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資金壓力,增加企業實力,建立企業品牌。
三、結束語
雖說醫藥企業規模的擴大化、經營的規范化、資本的多元化等措施可以有效的促進醫藥企業在激流中勇進,但筆者認為從醫藥企業內部入手進行優化、改革更是一種不錯的策略,文章從醫藥流通企業內部優化的一個方面,即財務管理入手,對其進行了問題闡述及提出財務管理的對策。筆者相信中國醫藥流通企業也將伴隨著新一輪醫改的進行而在大浪中不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