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維
[摘要]新企業所得稅法借鑒了國際通行的所得稅處理辦法和國際稅制改革新經驗,改變了過去內資企業所得稅以暫行條例形式立法的做法,充實了反避稅等內容。其實施將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促進企業納稅行為的規范化。
[關鍵詞]新企業所得稅法 收入 費用扣除 稅率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該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新稅法)的頒布實施為內外資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稅收機制。新稅法與舊稅法相比,主要的變化在于實現了四個統一:統一了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適當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和規范了稅前扣除辦法與扣除標準;統一了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新稅法實施已經一年多了,下面將結合企業實際就前三個統一分析新舊所得稅法的差異及對企業的影響。
一、收入
1.舊稅法規定。舊稅法對收入總額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定,只是明確了企業取得的各種形式收入的概念。
2.新稅法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等;企業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等,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以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3.新舊稅法的差異。新稅法明確了企業取得的各種形式的收入概念,以及收入實現的確認方法,明確界定了企業所得稅的收入范圍式使征稅收入的范圍更加清晰。
4.產生的影響。由于稅收征管機關可以更清晰的核定企業的收入,因此,企業可減少與其不必要的摩擦;同時還有利于企業進行稅收籌劃。
二、費用扣除
新舊稅法主要在如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區別。
1.工資薪金支出
(1)舊稅法規定。對于內資企業納稅人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按照計稅工資扣除;而外資企業應當報送其支付標準和所依據的文件及有關資料,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同意后,準予列支。
(2)新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
(3)新舊稅法的差異。舊稅法對內資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扣除實行計稅工資制度,對外資企業實行據實扣除制度。新稅法統一了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1)舊稅法規定。內資企業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扣除;而外資企業支付給職工的福利費,不得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14%。
(2)新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2%、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新舊稅法的差異。新稅法繼續維持了職工福利費和工會經費的扣除標準,但將計算扣除基數由“計稅工資總額”調整為“工資薪金總額”。為鼓勵企業加強職工教育投入,新稅法對當年允許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由1.5%提高到2.5%,對于超過比例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1)舊稅法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銷售收入2%,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后納稅年度結轉。
(2)新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新舊稅法的差異。舊稅法對內資企業實行的是按照不同行業采取不同的比例限制扣除的政策,對外資企業沒有限制。而新稅法統一了上述兩費的稅前扣除政策。采取總額控制辦法,并允許遞延扣除,同時考慮到部分行業的情況較為特殊,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新稅法專門規定了例外條款,便于以后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
4.公益性捐贈
(1)舊稅法規定。舊稅法按具體受益對象規定了不同的扣除比例,即按應納稅所得額3%的比例進行扣除。
(2)新稅法規定。新稅法規定對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統一按利潤總額的12%扣除。
(3)新舊稅法的差異。與舊稅法中相比,新稅法實質上擴大了捐贈稅前扣除的基數和比例。
5.產生的影響
新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稅前扣除政策,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統一規范了稅前扣除項目的扣除辦法和標準,簡化了所得稅核算方法。
三、稅率
1.舊稅法規定。內資企業所得稅按33%的稅率,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的企業,暫減按18%的稅率征稅,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以下至3萬元以上的,暫減按27%的稅率征稅。
2.新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新舊稅法的差異。新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同時國家為了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4.產生的影響。有利于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即有利于減輕內資企業的負擔,為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同時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減少“假外資”的政策性套利行為。
總之,新企業所得稅法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與現行法律、政策的銜接,并采取了適當的過渡措施,還充分考慮了內外資企業的稅收負擔能力,因此,新稅法對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優化外資利用結構、堵塞稅收漏洞等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孫瑞標,繆慧頻,劉麗堅.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操作指南[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魏芳,高新杰.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變化及影響[J].會計之友,2008,(6).
[4]丁春貴.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主要變化及實施意義[J].當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