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升
[摘要]從2004年7月國內第一份手機報《中國婦女報》誕生至今,短短5年時間,數百種手機報紙相繼問世。面對激烈競爭,細分市場、研發針對性的產品勢在必行。筆者觀察到,目前國內缺乏針對智能手機開發的手機報紙。本文將傳統手機和智能手機的相關業務進行比較,為中國手機報市場尋找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智能手機 彩信手機報 客戶端手機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月18日發布《手機媒體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6.4億,達到全國人口的48%,手機報用戶普及率達到39.6%。縱觀近年來手機市場數據,智能手機銷售指標異軍突起,僅2008年,中國智能手機售量同比增長21.3%,遠高于同期整體手機市場8.3%的增長率。依托智能手機開發業務無疑是手機報業的一條新徑。
一、手機與手機報分類
按照手機能否安裝操作系統來劃分,手機可分為非智能手機和智能手機。絕大多數非智能手機由于沒有操作系統,因此只具有簡單的通話、音樂播放、上網瀏覽等簡單功能。而智能手機具有完整的操作系統,可以安裝各種軟件,使手機的功能性大大增強了。七大常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Linux、Blackberry、Windows Mobile、Palm、Symbian、Android和iPhone OS。搭載了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可以安裝軟件,通過互聯網閱讀新聞。
按照新聞的接受方式,手機報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彩信手機報,另外一種是客戶端手機報。彩信手機報是把新聞內容以彩信方式發送到手機上;客戶端手機報是用戶通過安裝到手機上的軟件下載閱讀新聞。第一種方式適合絕大部分的手機用戶,即使是非智能手機用戶也可以接收短信。而第二種方式對手機終端的要求較高,只有智能手機才能安裝使用,這種方式在移動網絡技術發達的國家比較普及。要針對智能手機開發手機報紙也就是要研發屬于國內媒體自己的客戶端接受軟件。
二、兩類手機報比較
1.新聞來源。無論是彩信報還是客戶端報,都沒有專門的采訪隊伍,而是從網站或者平面媒體轉載新聞。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新聞來源更加廣泛。比如新華社和中新社聯合推出的《新聞早晚報》屬于彩信報,每天早晚各向用戶發送彩信,所提供的新聞來自新華網、中新網、E SPN ST AR、和訊網、環球網、國際在線、北青網、中國青年報等知名媒體。
而客戶端手機報的新聞來源更為單一,比如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2009年9月29日發布了針對iphone操作系統的軟件,用戶可以進行瀏覽新聞標題,“閱讀”完整的文章,觀看視頻,向CNN旗下IReport.com上傳圖片和視頻等操作。盡管手機報的內容和可選的操作更多,但是所有新聞均來源于新聞網旗下媒體。
2.信息的獲取方式。彩信報的用戶通過訂閱獲取新聞,國內大部分的手機報都是付費訂閱的,每月的費用從3元-20元不等。繳納訂閱費之后,每個周期都會收到相關的短信。受眾只在向移動運營商支付訂閱費時主動索取一次,而后獲取信息的過程全是被動接受的。
而客戶端手機報用戶除了主動購買軟件外,每次獲取新聞也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必須點擊相關圖表進入程序,才能得到最近的信息更新。這使得每個用戶在選擇新聞時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比如《紐約時報NYtimes》搭載在Android系統平臺上的軟件提供給客戶包括最近更新latest、最熱點popular、健康health、藝術Art等選項卡,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需求選擇所需要的訊息。
3.新聞內容。在彩信模式下,手機報可以容納7000~10000字的圖文信息,可以包含20條400字上下的消息, 2至4張新聞圖片,彩信總大小控制在40- 60K之間。而內容是對網頁、報紙新聞內容濃縮和編輯,。如果追求大信息量,那么每條新聞就要被壓縮;如果追求新聞詳盡,就要減少新聞的條數。總之,在彩信模式下,質與量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而在客戶端模式下,新聞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得到完整的保留。僅以美國《USA today》的手機報為例,每期手機報可以提供五十條平均400個英文單詞的新聞,內容詳實,條理清晰。除了為每條新聞配上新聞插圖,還有專門的圖片新聞板塊提供不少于50張圖片。可以說,在客戶端模式下,手機報的新聞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受眾定位。調研表明,對彩信手機報忠誠度最高的用戶是農民工,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暢,手機是他們最好的伙伴,而每月三元的收費標準也是他們負擔得起的。
而客戶端手機報的受眾定位截然不同,智能手機本身的價格定位相對較高,手機的購買者在經濟上有一定實力。除此之外,智能手機的操作也更為復雜,甚至有部分是全英文操作,因此使用者在學歷和能力上也與非智能手機的用戶拉開了距離。現在國內市場上的缺少這各類型的手機報,外媒趁虛而入占有市場,使得國內的媒體失去了這部分高收入高學歷的受眾群。
三、客戶端手機報的優勢
1.最大程度保留媒體的原有風格。在該模式下,文章的篇幅不受限制,新聞完整性得以保留。同時新聞的來源與發布兩者統一,內容上不會被編輯主觀地二次修改。讀者讀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內容,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所讀是出自《華爾街日報》還是《紐約時報》。
2.媒介從新聞提供者升級為信息提供者。在彩信報模式下,新聞是成組出現的,由數條新聞組成一組,比如“國內要聞”“本地新聞”等,每條新聞無法單獨保存。在這種情況下,新聞成為了一次性的“快餐”沒有辦法轉化成有“營養”的信息被讀者使用。
3.更適合廣告營銷。手機報的盈利模式與傳統的平面媒體和網絡不同,它沒有硬廣告的支持。在國內,彩信的篇幅限制了手機報插入廣告的可能性;而國外的手機報大都根據內容收取費用,因此也鮮有廣告痕跡。一旦國內的客戶端是手機報開發成功,便可以仿效報刊引進大量硬廣告。
此外,明確的市場定位是客戶端手機報的特點之一,針對高收入、高學歷的用戶,完全可以在專門的欄目如“消費品”“時尚”等板塊引入軟廣告。
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手機網民規模為1.55億人,半年內的增長超過3700萬,智能手機市場更是快速成長。隨著3G、4G技術的開發和成熟,客戶端手機報的研發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為避免市場完全被國外媒體搶占先機,國內報業集團必須加快研發步伐,加入高端手機報的行列。
參考文獻:
[1]200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結構.賽迪顧問,2009.02.
[2]陳芳,張壘.誰在閱讀手機報——用戶特征分析及市場對策研究.中國記者, 2008.06.
[3]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 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47710466d1051.html, 20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