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艷 閻 麗 何 靜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國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只注重理論知識培養,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的現象,分析此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水平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 實踐教學
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旅游業的需要,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改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解決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備受關注的一大焦點。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實踐教學理念和模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素質,進而影響就業情況。
2004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旅游局有關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共同研究推出的《中國旅游業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中界定的旅游就業的概念明確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要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從業人員要有強烈的心理適應、體能適應等方面的適應能力,以健康、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崗位。然而,目前不少畢業生在工作當中不懂得待客服務的藝術,只知道埋怨顧客素質低、刁難、多變,從而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不便。旅游企業對這些方面的問題反應很大,發出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比文憑更重要的感嘆。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培養出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勝任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必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從我國高等教育旅游管理專業整體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學校的實驗和實習設施嚴重短缺,不具備基本技能訓練的辦學條件。有些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完全忽略與各課程相關的配套實驗和實習設施,單憑幾本教科書就匆忙開辦了旅游管理專業,嚴重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只能導致高校本科專業的學生缺乏實際動手的能力,無法面對職業高中和中專學生的競爭,無法滿足旅游管理崗位的用人要求。
2.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實踐經驗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教師的實踐能力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的旅游專業都依附在其他學科的基礎上,部分教師由原來的史地類、經濟管理類教師轉改而來;還有許多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實踐經驗極少,沒有在旅游企業工作的經歷,后天又缺乏必要的實踐,難以對學生施以“應用型”教育。
3.高校與旅游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忽視實驗基地的建設
產學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和旅游企業的協作不夠緊密。學校不甚了解或不夠主動去尋找旅游企業配合,即使有了合作,實驗基地也只是學校應對各項檢查時的硬件設施,在教學中并沒有很好的利用;旅游企業也因與高校缺少溝通渠道,不知道如何與學校銜接,取得自己中意的優秀畢業生。
三、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水平的對策
1.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
國際知名旅游學院都十分注重實踐教學。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學校,十分重視實踐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店校合一或者學校建在飯店中,是其辦學的一大特點。在時間分配上,實習占整個教學時間的60%。該校被譽為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搖籃。國際知名旅游院校大都根據旅游專業應用性強的特點,把實踐教學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將教學內容和市場需求直接聯系,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應用型的人才。
因此,國內旅游本科院校應有效地發揮旅游專業模擬實驗室的作用,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模擬環境訓練中掌握服務操作標準和管理經驗,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另外,要不斷為學生創造進入旅游業服務和兼職工作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總之,學校要建立多種渠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不斷引進本專業的高層次人才,強化師資力量建設
高校旅游教育的質量主要表現為學生既懂理論知識,又有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這就要求學校的教師要具備這樣的雙重能力,即理論+實踐的高效結合能力。為此,一方面要不斷引進本專業的高層次人才,實現任課教師的專業化,減少其他專業教師的轉改,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專職教師進入行業鍛煉的長效機制,使專職教師定期進入相應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學校則保留其編制,并給予恰當的激勵,確保其安心鍛煉、按時返回。
3.加強校企合作,高效利用校實驗基地
校企合作是應用性較強專業開展實踐性教學的可行性思路之一。它要求院校與旅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驗基地,定期安排學生到旅游企業的工作崗位實習,全面培養實踐能力。校企合作不僅使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環境和機會,同時學校也可利用這些實驗基地,為企業開展經營發展預測、管理方法研究、企業文化研討以及技術攻關等,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和學院的雙贏。
此外,有條件的旅游院校或旅游管理專業可建設學校附屬的飯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在產權清晰的前提下,由專業教師負責或參與管理和運轉。這就可以將課堂搬至企業,開展現場教學。這種模式既解決了學生學習上理論脫離實際的痼疾,又能為院校增加額外的經濟效益,為不斷投入的資金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教學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提高自身素質的階段,也是“學生”向“旅游員工”角色轉變的過渡階段,是關系到人才能否順利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旅游院校需認真對待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旅游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加大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這樣方能使我國旅游人才培養上一個新的臺階,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從而提高我國旅游行業整體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雪,魏莉,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探討[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28(6).
[2]汪劍明.高等院校何去何從[N].中國旅游報,2004.05.21.
[3]郝新生,靳國慶.高等教育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
[4]陳志學,余國昌.旅游人才開發管理中的十大關系[J].旅游調研,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