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賀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在新世紀新階段下提出的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指導,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的產生,不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繼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里程碑,必將指導和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新里程碑
黨的十七大是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發展進入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不僅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當代中國的繼承和發展,而且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里程碑,必將指導和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內涵與回顧
作為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的真正代表和傳承者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160年的社會實踐中,內涵不斷地被深化與發展。1847年6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和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完整概念則是列寧在1920年《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書中提出的,并通過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廣泛傳播開來,成為對19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統稱。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并最終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的偉大運動。它是一個不斷迎接各種歷史挑戰和考驗,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歷史進程。縱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60多年歷史,可以把其劃分為兩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馬克思主義誕生到20世紀初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第二個階段是從1918年到現在,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對立并存、競爭并存、共處并存的歷史時期。該階段既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又是遭受諸如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等挫折的時期。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進行新探索,并且經受住挑戰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個亮點的時期。
回首20世紀末,中國共產黨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遭受到自產生以來最嚴重的挫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挽救了“要失事的社會主義大船”,使人們重新樹立了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中國對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不斷探索及其勝利充分證明,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等事件決不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出現的挫折和反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成就,對20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二、科學發展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里程碑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構成了一個互動的歷史進程,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卓越成果,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最輝煌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飛躍,都必然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借鑒。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從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共產黨人長期苦苦探索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初步解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與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繼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使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發展,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里程碑。
首先,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結晶,體現了當前形勢下,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創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指導,使各國共產主義運動者對科學杜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其次,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學發展觀繼承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提出并經過實踐檢驗了的成功經驗,吸收了國外發展經驗規律的內涵,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煥發出蓬勃的生機。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樹立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前景的信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發展。
三、結語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科學指南,也深刻揭示了共產主義運動在新歷史時期的發展規律,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開拓性貢獻。科學發展觀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史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里程碑,必將指導和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玉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概念的由來與演變的新考察.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1):37.
[2]林建華.加強和深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的研究.聊城大學學報,20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