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海
〔關鍵詞〕 體育教學;轉變;教育觀念;選擇;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24—01
傳統體育課只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檢驗和競技項目運動技能的培養,其教學內容多集中于對學生進行統一檢測的競技項目上,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以課堂講授為主,采取灌輸、模仿訓練、統一標準檢查的流水線式的教學流程,使學生無法享受到體育鍛煉所帶來的樂趣。因此,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參加體育鍛煉。新課標強調,體育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提出了在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五個維度上完成中小學體育課程的任務,并要求從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出發,依據學校的場地和器材的實際組織教學,讓學生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學會科學健身的方法。 要實現以上的目的,體育教學就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轉變體育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支配著行動。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教育觀念對他們的教育態度、教育行為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有明顯影響。新課標強調的新的體育教育觀念是體育觀(對體育的認識)、新的教育觀、人的發展觀、課程觀、評價觀等構成的復合體,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新課標強調的新的教育觀念為教學準則,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
3.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的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4.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二、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新課標強調,體育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強調運動技術的準確、熟練,其教學重點是傳授競技項目的運動技術,致使學生自主選擇余地小,對達標缺乏自信心。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體育教師必須首先研究學生,然后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那些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同學生的具體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內容,使課內、課外教學有機結合,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體育器材,自主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教師可以打破班級授課的固定形式,在學期初集體上一次展示課,由指導教師將各項目的特點介紹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項目,自主參與鍛煉。這樣,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體育教學的效益也能大大提高。
三、改進教學方法
新課標對教學方法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意味著教師可以在保證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自由選擇教學方法,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汲取有益的因素,同時還要適當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主要體現在課程選擇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在課程選擇方面,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這符合新課標強調的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在課堂教學方面,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進行示范,然后分解教學,學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師的動作,這種授之以“魚”的方法,抹殺了學生的自主性。為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嘗試體會,在嘗試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弱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學生的動作特點,然后對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傳統的評價偏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評價缺乏激勵作用。這對體質差而平時表現積極的學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為了使評價起到激勵的作用,體育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力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到自己也能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如,投壘球,如果全體學生都用同樣重的壘球,那么個子小、力量差的學生肯定得不到好成績,評價的結果無疑對他們是一個打擊。但如果教師將評價集中在動作上,那么學生的關注點就可集中在自己的姿勢改進上,從而增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