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玲
摘要: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討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指出在此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大學校園文化體系,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 藝術教育 體系
大學對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民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學的社會價值追求和規范行為的社會責任,在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得到充分表現。本文從大學校園文化角度出發,探討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指出在此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大學校園文化體系,為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一、大學校園文化內涵與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
大力推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和發揮藝術教育功能,首先必須全面理解校園文化內涵與藝術教育的功能,只有從理論的層面上認識其本質內容,才能進行深入的研究。
1.大學校園文化內涵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形態,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個層次,表現為一定的精神狀態和文化氛圍,它以校園環境和各種教學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具有大學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行為方式以及報刊、講座、社團和沙龍等文化活動為表征,具有導向、激勵、約束、凝聚、輻射和塑造等功能。校園文化的建設,包括大學的發展目標、思想精神、辦學特色、校園活動、各種行為規范制度以及學習生活氛圍等方面的建設。
人們普遍認為大學校園文化的對象為在校大學生,筆者以為應理解為在校廣大師生員工,即包括教職員和學生。因為作為一所大學,它的人文精神、大學精神、規章制度、行為文化等均體現在全體師生——作為文化主體的“人”之中。只有將校園文化建設觀念形成群體共同意識,通過這樣的“人”的載體,大學校園文化才得以開展,并發揚光大。
2.藝術教育在大學校園文化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具有審美、教育、認識世界的三大社會功能,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審美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中心內容,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克服理性與感性的分裂,可以使人的情感得以升華。大學校園文化從本質上講是育人,表現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等方面。而藝術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基本特性,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藝術教育在廣大師生實現社會責任、完善人格,追求真、善、美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藝術教育在提高師生道德素養,塑造完全人格上的促進作用。1869年,查爾斯·W·艾略特就任哈佛大學校長時,曾提出著名的“塑造整個學生”的教育理念。1945年,哈佛大學提出《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俗稱“紅皮書”,將人文教育正式納入課程體系之中。朱光潛在《論修養》一書中主張通過美育“復興民族”,并要求青年徹底覺悟起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人文精神缺失、審美貧乏現象嚴重,大學師生道德及人格上的健全亟需加強。藝術的真善美教育功能可以起到審美補缺的作用,促進師生的完全人格的塑造,通過開展內容高雅、藝術性強的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師生不僅欣賞而且參與藝術創造之中,在耳濡目染中提高道德素養,塑造完善的人格。
第二,藝術教育在師生科學研究,開拓創新中具有促進作用。藝術教育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科學以邏輯思維方式認識和改造世界,藝術的形象思維有助于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的展開,幫助科學家建設理論模型和形象類比,使不同種類的思維自由和諧地統一起來。錢學森提到“要培養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藝術教育培養和幫助師生進行創新性形象思維,促進他們想象力的豐富。
第三,藝術教育能培養師生審美意識,增強師生的校園文化群體責任感。藝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通過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師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師生認識美并掌握一定的藝術技能。廣大師生有了一定的審美意識,對周圍的校園環境如建筑、綠化、雕塑、標語等均有了關于美的進一步要求,因而更能增進校園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將校園文化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統一到個人的言行之中。
第四,藝術教育能增進校際交流,促進校園文化多元化發展。藝術作為國際交往通用語言之一,無國界之分,尤其在促進國際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內外很多大學間常以美術、音樂、設計、表演等藝術形式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實現了文化的多元碰撞。通過藝術交流,師生們不僅能體會到各自的校園文化,還能從中學到其他高校優秀的校園文化,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全面發展校園文化建設。
二、發揮藝術教育作用構建大學校園文化體系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要創建一種以陶冶師生情操、構筑健康人格的氛圍,積極探討充分發揮藝術教育這種“人的教育”的作用,構建科學合理的大學校園文化體系成為當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1.大學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藝術教育在構建大學校園文化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大學各級管理層,應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在開發師生潛能、愉悅師生身心、提高綜合素質上起到的重要促進作用,并積極開展深入探討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活動。
2.全方位多渠道構建科學合理的校園文化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
構建科學合理的校園文化體系,健全和完善藝術教育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新機制,首先應成立校園文化創建工作領導組織機構,成立“藝術教育中心”。從組織層級到具體的活動開展,特別是組織好藝術教育第一課堂工作,設置合理的藝術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如將大學音樂、美術、陶藝、影視欣賞等課程作為選修課,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能動性。
充分發揮代表教職工利益的工會組織機構作用,根據教師各自的愛好成立各種美術、攝影、書法、舞蹈、音樂等協會。學校給予最大支持開展這類組織活動,特別是經費的支持,組織藝術沙龍、作品展覽、外出采風、講座報告等活動,活躍教師的思維,加強大家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充分發揮大學團委、學生會組織機構作用。團委、學生會對具有非組織文化特性的寢室文化和組織文化中的社團文化進行引導支持,組織開展具有積極意義的高雅藝術活動,以及合唱團、交響音樂隊、舞蹈表演和美術等藝術團體。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公益組織,充分利用各自的藝術特長為所在社區服務,不僅能豐富學生第二課堂,還能加強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同時注意專業學習與課余活動之間的時間配置關系。
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專業特長,加強藝術師資隊伍建設。很多大學都有專業的藝術院系,將藝術教育中心設置在藝術學院(系),全校具體的藝術教育工作放在藝術學院,做到責任明確。學校校園文化開展工作由藝術教師承擔,不僅能充分利用資源,發揮藝術教師的積極性,而且因工作量的計算易于統計,還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同時,結合學校發展目標及校園文化特色,注重藝術師資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教學創新的探索,探索具有大學特色的藝術教育工作及校園文化活動。
三、結語
大學校園文化具有彰顯大學特色、大學精神和大學責任的功能,通過具體活動將校園文化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之中。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充分發揮特有的真善美教育作用,使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在相互關愛中共同成長,達到理想的教育狀態與境界。在大學品牌競爭的今天,高校應建立健全大學校園文化體系,充分發揮藝術教育作用,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終達到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辦公室主任)
參考文獻:
[1]理查德·加納羅、特爾瑪·阿特休勒.舒予譯.藝術:讓人成為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眭依凡.大學的使命與責任.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錢理群.現代教師讀本:藝術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4]席勒.美育書簡.徐恒醇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
[5]索爾仁尼琴.為人類而藝術.現代教師讀本藝術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6]陳于仲.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改革.2007年第6期.
[7]陳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年第6期.
[8]楊露、李光安.藝術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9]曾繁仁.現代中西藝術教育比較研究的啟示.藝術研究,2009年第7期.
[10]肖渭淳.藝術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