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成
類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類風關”)是一種以侵犯關節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發病率在0.4%左右,也就是在我國至少有500萬人患此病,其真正病因尚未明了,確也沒有什么針對該病的特效藥和立竿見影的消腫止痛藥。因此,許多病人遷延不愈,長期過著死不了活不旺的痛苦生活,由此有人稱“類風關”病人是不死的癌癥、活著的僵尸。據衛生部醫藥衛生研究中心的資料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患病兩年以上者骨破壞率達50%,五年者為75%,20年者達90%。
探索“類風關”的合理有效治療方法是醫藥衛生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我中心自1987年以來主攻“類風關”和強直性脊柱炎,應用對人體免疫功能具有雙相調節作用的野生良種螞蟻為“君藥”,佐以活血化瘀、祛風通絡、補益肝、腎、益氣養血的中藥、辨證分型治療類風關和強直性脊柱炎并抓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發病2年內)的關鍵時機,經對4萬余例病人治療觀察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2年以內的早期病人可臨床治愈,2年以上的中期病人得到有效控制,5年以上的病人可緩解病情,但不包括長期應用激素者,也就是說,80%的病人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會出現影響正常生活的功能障礙和殘疾。筆者自1956年就專門從事“類風關”的研究和治療,至今還未發現特效藥和立竽見影的消腫止痛藥。以螞蟻為主要藥材治療類風關和強直性脊柱炎是慢作用藥,通常要7天以上(以前曾服用激素或非甾體類止痛藥的“類風關”患者要遞減)。此病的特點易反復,時好時壞。所以我主持研制的系列螞蟻治療“類風關”、強直性脊柱炎藥物規定3個月為1療程,并至少使用4個療程治療效果才能較好。
近8年來,我中心類風濕病專科接待全國各地就診的“類風關”和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濫用可的松類激素、誤用激素、長期應用激素類的病人不在少數。尤以河南、山東的農村患者居多,初步統計大約30%~40%,也就是說每千個病人就有300~400人誤用激素藥物,且絕大多數是非正規醫院或專科醫生開的處方藥,幾乎都在河南、山東農村買的所謂祖傳秘方用中藥粉加激素裝入膠囊內的“特效藥”,有的服用4年以上,迷信祖傳秘方的善良病人卻不知不覺的相當于吸毒,真是上馬容易下馬難,一天不吃“特效藥”就挺不過去。長期服用這樣的祖傳秘方“特效藥”,不僅“類風關”沒有得到控制,給病人帶來的危害常常超過“類風關”病本身。真乃是庸醫殺人不用刀啊!
50年來,我在專門治療風濕類疾病特別是類風關的過程中,發現濫用、誤用、長期應用可的松類激素者相當普遍,其危害后果真是觸目驚心!應用可的松類激素必須在有經驗或風濕免疫科醫生在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情況下應用。“類風關”病人不一定都需要長期應用激素。只有部分病情嚴重、影響內臟器官或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但它的治療效果是暫時的、對癥的,停藥后癥狀迅速復發甚至加重,尤其是長期大量使用之后。但它的優點也很多,譬如其止痛、消腫抗風濕作用都居各種中、西藥之首,而且見效迅速,在治療類風關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每位從事“類風關”治療的醫生都應掌握這類激素藥物的性能和用法,以便隨時利用這些藥物的長處,并避免其短處。應用激素治療“類風關”宜從小劑量開始,以氫化可的松為例,每日50~75毫克,漸增至癥狀緩解,以后再減至維持量(男人75毫克,女人50毫克)。對高熱及嚴重關節外合并癥多用強的松,從每日20毫克開始,漸增至癥狀緩解,維持量為15毫克左右。少量長期服用,多用地塞米松,每日0.75毫克或隔日1.5毫克。口服激素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時間長會產生生依賴性。對于關節疼痛、腫脹明顯者可選用關節內或穴位注射(封閉)。其適應關節炎早期和中期,關節病變尚處于可逆階段;尤其適用關節局部腫脹和疼痛比較明顯。關節積液多者。局部用藥比全身用藥濃度大得多,而消炎、止痛、消腫效果更好。用于關節內注射的激素以長效為好,醋酸曲安奈德每支含5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釋后再加入少量利多卡因可減少藥物刺激,一次注射有效期為1~2周。一般連續4~8周不超過4次,以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消失為宜。
激素在“類風關”的治療中恰到好處的短期應用會有奇效,但長期應用或常規應用會適得其反。長期應用雖然可使關節疼痛緩解。但不能控制關節骨質破壞,關節病情也容易反復,甚至一天也離不開,如同吸毒一樣不吸就受不了。長期應用激素還會導致發胖、女人長胡子、血壓血糖升高、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抵抗力下降等并發癥,給病人帶來的危害甚至超過類風關本身,為此筆者大聲疾呼不可濫用、誤用激素,不能把激素當做治療“類風關”的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