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尚未遲 本報記者 段聰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2日發布了2009年年度報告,一方面表示“中美今年在解決貿易摩擦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同時稱“今年有更多跡象顯示中國正逐步采取更為嚴格的貿易體制”。專家表示,作為奧巴馬任內發布的首份年度貿易報告,今年的報告仍沿襲了一貫基調:在承認中國履行WTO承諾有所進展的同時,批評中國的一些貿易政策。
報告稱“中國加強貿易限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是制定和調整美國國際貿易政策的主要機構,同時代表美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進行經貿談判。該辦公室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年度報告,評估其主要貿易伙伴履行WTO承諾的情況。今年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第八次發表年度報告。在今年的報告中,中國仍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
報告說,今年中國在從農產品到清潔能源和政府采購等領域的貿易促進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對美中在2010年在經貿領域繼續取得積極進展持樂觀態度。但“在某些領域,中國仍未完全履行其重要承諾;而在其他領域,中國在履行包括WTO核心原則在內的現行WTO承諾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知識產權、行業政策、貿易權和分銷服務、農業及服務是主要關切的領域。報告舉例說,中國對很多原材料繼續實施限制性更大的出口配額和出口稅,中央、省級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買中國貨”的新政策,以及限制中國基本電信行業新入企業的禁令等。
報告對中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的嘗試給予了特別關注,說這仍是“一項重大挑戰”。報告稱,美國軟件和音樂公司2008年遭受了35億美元損失,這表明中國的反盜版行動與前一年相比“幾乎沒有進展”。此外,中國海關和檢疫部門“反復無常的行為推遲或阻止了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報告認為,中國的市場自由化進程在2006年明顯放慢,今年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采取了“更加嚴格的貿易體制”。
但報告同時表示,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美貿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2008年美國對華出口近700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270%,盡管2009年美中貿易因金融危機增長放緩,但中國仍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
近期中美貿易爭端頻繁
這份報告出爐正值中國在中美貿易爭端中腹背受敵之際。21日,WTO上訴機構公布了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裁決報告,駁回了中國上訴。在此前另一場中美貿易爭端中,美國也占了“上風”。美國貿易代表柯克18日宣布,中國已同意取消對本國名牌商品提供的各種出口補貼,涉及家用電器、紡織品、輕工業品、農產品和食品、金屬和化工產品以及藥物等多類產品。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總法律顧問提摩斯·萊福曾表示,相對于WTO繁瑣的機制,美方更愿意通過磋商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迄今為止,美國政府一共向中國政府提出八宗貿易訴訟,其中四宗與中國自行協商解決,沒有等待WTO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年度報告稱,美國希望與中國進行對話以解決貿易爭端,但在必要時也會毫不猶豫地在WTO采取行動。此外,該辦公室也會依據美國法律行使其權力,以阻止“有害的”中國進口迅猛增長,“正如奧巴馬總統在今年早些時候對中國輪胎采取措施一樣”。
明年矛頭指向中國產業政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這份報告是在為其今后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制造輿論。美國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失業率很高。從歷史上看,每次經濟危機爆發后3年,貿易保護主義都會很猖獗。而且經過金融危機,美國現在也在反思,防止“經濟空心化”的言論甚囂塵上,這樣的美國必然會與中國產生摩擦。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江勇也認為,明年中美貿易摩擦有可能升溫,因為它手上掌握了“市場經濟”和“特保”的大棒。但也有專家認為,如果明年美國國內的經濟形勢轉好,奧巴馬的民意測驗上去,那么奧巴馬政府可能不會像今年這樣大張旗鼓地制造貿易摩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林桂軍23日對《環球時報》透露說,今后美國將會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產業政策。美國兩年來一直在準備一個報告,主要針對的是中國金融、服務等行業的產業政策。美國人還調查發現,一些產品在美國賣得比在中國還便宜,他們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批發銷售渠道過于封閉,效率低下造成的。因此,他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應該更開放。這其實也涉及到市場準入的問題,而應對這方面可能面臨的摩擦,中國目前的準備還不足。周世儉表示,WTO依然還是重要的解決貿易摩擦的機制,對中國來說“既是矛也是盾”,盡管游戲規則是歐美制定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盡量去利用這一機制。▲
環球時報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