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
房價高,很多人都認為,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財政收入過于依賴賣土地。這么看,其實只是看到了問題的表面。
政府賣地當然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政府的財政收入多了,才會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社會福利上去。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作用,與西方很多國家不同。在現行稅收體制下,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權小,事權大。隨著資源和人才愈發向城市集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要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問題,還要有來自大基建、大投資等工作業績,都需要政府有雄厚的財力做后盾。于是,做好賣地文章,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拿杭州來說。杭州今年地方財政收入預計將接近700億元,而今年杭州全市土地出讓金有望達到1200億元,這就意味著,杭州的地方財政收入可能遠不及賣地所得。試想,如果不賣地,政府怎么能有錢去增加老百姓的福利?又從哪里找錢來提高社保?就算政府不打賣地的主意,也得想法從其他領域獲得一定的財政收入。此外,政府還要考慮發展房地產對推動城市化,促進就業和其他諸多領域的帶動作用??傊浇笠娭?,對改善民生無利。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政府能從賣地中賺多少錢,而在于賣出的地用來做什么,賣地得到的錢怎么花。我們不應當把政府財政收入的渠道與財政收入的監管兩個層面的問題混淆在一起。的確,政府的財政收入多了,容易滋生腐敗,但這也要看有沒有一個能夠遏制腐敗的機制。北歐國家挪威靠石油獲得的財政收入就不少,但政府并不因此而更腐敗。相反,由于有一個透明的管理體制,挪威在全球清廉指數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具體到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今后可能還是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靠賣地,但是,需要加強對財政支出的監管,增加透明度。政府如何支配資金,百姓通常沒什么知情權,更談不上建議權,最多只是籠統地知道財政收入用在了哪兒。而百姓最關心的是,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到底有多少,其中有多少落到了實處?
筆者建議,應當加強賣地所得款項的透明度,甚至可以像監管救災款一樣嚴格監管地方財政收入的開支,保證專賬管理、專人負責、專戶存儲。同時,把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放在支配賣地所得的首位,或者將賣地所得的大部分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在透明性的保障下,大量低收入百姓就有可能擺脫住不起房的困擾,畸高的商品房價也會得到遏制,使更多人遠離“房奴”的桎梏。
解決房價問題的這一思路已經被逐漸認識到了。12月中,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就表示,今年杭州全市的土地出讓金將首先用于建設保障性住房。只有加強監管財政收入的使用,同時增加財政開支的透明性,才能真正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ㄗ髡呤潜緢缶庉?。)
環球時報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