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擊“非典”那場關系到無數人生命安全的重大戰役,人們自然會想起“鐘南山”這個名字,作為一面旗幟,鐘南山是那場戰役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艱險的抗非戰場上他立下赫赫“戰功”
鐘南山是國內最早覺察到“非典”蔓延的嚴重后果并果斷向有關部門提出緊急報告的第一人。鐘南山回憶第1例非典病人2002年111月底出現在佛山,而他首次接觸到的非典病人則是第2例第3例、來自河源的兩例病人。2003年1月初,鐘南山按照常規到呼研所ICO查房,見到了剛從河源被送來的呼吸困難的垂危病人。當時他對病人進行體察、分析,發現病人發燒并不很嚴重,其他器官沒什么異常,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肺很硬。會診以后用了很多抗生素還是不解決問題,鐘南山考慮病人患的是急性肺損傷,就試用了一下大劑量比質激素來進行靜脈點滴治療。很意外,第2天第3天病人的情況明顯好轉,這使得鐘南山非常驚奇。后來他更驚奇地發現與河源的這兩個病人接觸的又有8個人感染了。
廣博的醫學知識與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鐘南山,這是一例非常值得關注的特殊傳染病。他馬上指示將情況報告給廣州市越秀區防疫站,同時要求做好防護隔離工作。接著,中山市也報告出現了類似“怪病”與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情況。情況越來越嚴重,鐘南山意識到當務之急應該弄清這種病的癥結所在,找到預防與治療方法。因為這種肺炎不明原因,所以一開始的命名為不明原因肺炎。但是由于它是“不明原因”很容易造成一些誤會,特別香港有報道說這是炭疽性肺炎,或者說是鼠疫、腺鼠疫性肺炎、禽流感,其實從病人的分泌物,從血清,各方面的檢查都排除了種種猜測。后來鐘南山提出“非典型性肺炎”,衛生部認可了這一提法,并補充為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2月11日,廣東省衛生廳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鐘南山出現在這次會議上,這是他在此次“非典”期間的第1次公開露面。在這次會議上,鐘南山以科學家的遠見卓識鄭重宣稱:非典型肺炎并非不治之癥,而是“可防、可控、可治”,“絕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治愈的”。鐘南山學術方面的權威身份和從容篤定的自信,社會輿論與群眾情緒日趨平穩。
隨著一個個危重“非典”病人被迅速地轉移到呼研所,救治的慘烈過程由此開始。由于早期危重“非典”病人傳染性非常強,在病發高峰期,有時為救治一個病人,同時就會有兩三名醫護人員倒下。短短時間內,廣醫一院有26名白衣戰士被感染,ICU的6名業務骨干,一下子就被放倒了4個。死神近在咫尺。然而,在鐘南山帶領的這個英雄集體里,沒有一個人臨陣逃離,沒有一個人猶豫彷徨,前面的倒下了,馬上就有人緊急補上;倒下的人一經治愈,立即義無反顧重返沙場。年近七旬的鐘南山也始終身先士卒,不顧個人安危,堅守重癥病房。在探視病人時,為了檢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頭湊到和病人距離不到20厘米處細細觀察。鐘南山肯定知道非典強烈的傳染性,自己挨個兒去看病人口腔意味著什么。但是作為專家,他更是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更想知道這個病是怎么回事兒。“你不做一些了解的話,你怎么能夠得到第一手的資料。另外一個我也有點相信自己,我想身體好的人(會好些),不會每個人都得病的”。
2003年4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對廣東“抗非”高度評價,他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希望找到的治療非典型肺炎的經驗在廣東找到了;以鐘南山為首的廣東專家摸索出來的治療經驗,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
體育成為他的家庭特色
如果說鐘南山是研究醫學的一生,更可以說是不斷追求運動的一生。
鐘南山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體育獲獎的歷史。1954年,上了中學的鐘南山第1次代表學校參加廣州市的運動會,就獲得了400米的第4名。1955年9月,鐘南山邁入了北京醫學院醫療系。鐘南山在醫學院讀書的同時,仍沒有放棄對運動的追求,成了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田徑、游泳、籃球、舉重都是他的至愛。1956年,鐘南山獲得了9所院校的400米第1名。大學3年級時,鐘南山作為北醫大的運動員代表之一,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以往北醫大參加這樣的運動會,總是名落孫山。可在這1年,鐘南山在運動會中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為北醫大爭了光。
對體育運動的酷愛,也成全了鐘南山與夫人李少芬一段美好姻緣。上世紀50年代,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在一位共同的朋友家里,鐘南山和李少芬相識了。當時,李少芬已經是“體育明星”了。1936年出生于廣東省花縣的李少芬,有著極高的運動天賦。1950年入選廣州隊,1951年參加中南區籃排球選拔大賽,人選中南區女子籃球隊。1952年入主國家女籃,是個能里能外,中鋒、前鋒和后衛三個位置都能打的全面型運動員。她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被周總理和賀老總送去原蘇聯學習的運動員,曾任中國女子籃球隊的副隊長,在隊中是絕對主力,主要得分手,有“李多分”的綽號。李少芬曾代表國家隊參賽13年,電影《女籃五號》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她和隊友們的故事。因為有同樣的鄉音,共同的愛好,鐘南山與李少芬一見如故,彼此間的距離很快拉近,發展了戀愛關系。沒有過多地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他們相約各自在學業上互相幫助,在球場上互相鼓勁。在鐘南山的影響下,李少芬還自學完了好幾門醫學課程。
從運動場走到了婚姻殿堂,這段似乎并不遙遠的路途,不僅花費了他們9年時間,而且當年的體委負責人李夢華和榮高棠對李少芬說,如果你們女籃拿了(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冠軍,你就可以結婚。兩位主任竟然給了他們這么高結婚條件,好在英勇的女籃完成了主任給予她們的任務。1963年12月31日,鐘南山和李少芬在北京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2003年非典肆行期間,李少芬非常害怕鐘南山生病,每次他回來便首先問他有沒有去病房查病人,要是有的話在門口就把他截住,“指揮”他脫下衣服先去洗澡,接著便把所有衣服拿去洗干凈。讓鐘南山感到內疚的是,當時家里人若到其他地方,別人都不敢與他們接近,害怕他們和鐘南山有過接觸而接觸到病菌。那時,李少芬已經退休,照顧鐘南山成了她的主要生活內容。她說,那時鐘南山領導著抗“非典”的工作,自己便是他的“營養師”和“貼身秘書”。在家庭抗“非典”中,她把所有能用的知識都用上了。“他病的那幾天,好多天不想吃飯,體重下得很厲害,我真的很著急。過去我當運動員,當體工隊副大隊長,東奔西跑,他幫我;現在,該我幫他了!”
每周四的下午,是鐘南山開專家門診的日子,這也是鐘南山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到這一天,呼研所l樓的門診室就人頭擁擠,候診區排滿了,走廊也排滿了,一直到外面的過道也站立著等候專家門診的病人。人們都是沖著鐘南山教授來的。每次專家門診開診時間是下午兩點半,但鐘南山每次都要提前半個小時來到診室,做門診前的最后準備。一切就緒后,鐘南山長達7個多小時的專家門診就開始了。從下午兩點一直到晚上10點,中間一直是川流不息的病人,根本不允許鐘南山休息一陣。鐘南山看病的習慣,讓李少芬也形成了一個習慣。等到這一天的晚上9點,她總會提著保溫瓶,親自來到呼研所給鐘南山送飯。當鐘南山送走最后1位病人的時候,李少芬總是趕緊抓緊時間將晚飯送到鐘南山面前,她擔心鐘南山一會兒又因為忙起別的事情來忘記吃晚飯。
鐘南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廣州市科協熱烈舉行慶祝會,可李少芬不管怎么動員就是不愿出席會議。慶祝會散后,已經晚上9點多了。當有人問起李少芬怎么沒來參加慶祝會。鐘南山深情地說:“如果沒有她(李少芬)操持家務,我怎么也抽不出這么多的時間來工作。她在省體工大隊當副隊長,訓練工作也很忙。本來我也動員她來參加會議的,可是怎么說她都不肯。她說這是個‘洋玩意’,挺別扭的。這回好了,這束花就可以送給她了。”
70多歲的“中年人”談養生
多年堅持鍛煉,70多歲的鐘南山看起來還像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已步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齡,擔負著繁重的工作卻依然神采奕奕,顯得年輕又充滿活力,鐘南山的養生秘訣令人們非常好奇。
鐘南山表示,養生第一要義就是心理平衡,這是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一點。2005年8月的一天晚上,鐘南山覺得心臟不適,呼吸困難,幸而得到及時救治而無大礙。就在鐘南山情緒低落之際,他接到了表哥的電話,第一句是:“祝賀你!”鐘南山心里說:“我這么倒霉,還有什么好祝賀的?”沒想到表哥接著說:“之所以祝賀你,第一是因為你這個病沒有發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時地到達醫院;第二,梗塞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這件事正好給你一個警告:要注意身體了!”鐘南山聽完解釋以后,感到表哥說得很有道理。他說,這其實就是要求人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挫折。談到具體的平衡技巧的時候,鐘南山引用了一句古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即要從失敗與挫折中尋找積極因素,從而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作為醫學專家,鐘南山很注意健身,每天跑步。“但我從來不晨跑,因為人體的規律,早晨跑步對身體不好。早晨人內臟功能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如果進行鍛煉特別是劇烈的活動,心腦血管會適應不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在早晨跑步會發生猝死。”鐘南山跑步一般選擇在下午,是在下班以后晚飯以前的時間。“我只有在這個時候有空。”如果時間寬裕,他會來到離家近的公園里跑跑步,如果時間緊,那也一定要在家里的跑步機上出出汗。已是7旬之年的鐘南山每天除了堅持跑步,擴胸器和啞鈴也是他經常鍛煉的器械。為了加強肌肉訓練,鐘南山在臥室的墻壁上安了一個單杠,平時做做引體向上。鐘南山說:“我現在的狀態感覺像是中年,還沒有到功能減退的時候,還需要體質鍛煉。”對鐘南山來說,每天不運動是很難受的,“當你把鍛煉身體看得與吃飯一樣重要時,就能找到運動的時間。”
生活中的鐘南山作息安排非常有規律。他一般是6點鐘起床鍛煉、學習,8點鐘上班,下午6點下班,中午是一定要休息的。晚上回家吃完飯后看報,看到10點左右還要工作一會兒,11點吃宵夜。總的來講,他的作息時間比較規律。而且,鐘南山不挑食,每日吃4餐,適當補充維生素,牛奶天天喝。他的原則是:第一,不吃太飽,每頓飯都只吃七八分飽。第二,注意吃蔬菜和魚。第三,對食物不太選擇,也不太忌口。他不吃燕窩,也不喝參茶,因為他認為這些用處不大,但他一直都吃多種維生素,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逾10年。
甲型H1N1流感襲來,鐘南山關注但很鎮定
最近,甲型H1N1流感突如其來,引發了全球包括中國民眾的高度關注。作為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鐘南山如此評價這次甲型H1N1流感和“非典”所帶給我們的影響的不同之處:“我想那次SARS是一次遭遇戰,那么這一次我想我們現在采取的一些措施應該是個前哨戰,SARS的遭遇戰是什么?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一開始連病原也不知道,就知道它有可能人傳人,當然也采取隔離措施采取很多的辦法,那么那次的教訓對這種人數共患的傳染病,現在認識高度提高了,提高了很多。另外一個對它的警惕提高了很多,所以現在今日不同往日了,就是不能同日而語,就是說這一次不是個遭遇戰,現在目前是~個前哨戰,也就是說我們打前哨,馬上就事先,一方面監測,另外一方面對關口,對待海關注意開始起動。對它的有關的國家的一些來往的人進行這個監測,還有就是在國內發現的一些病人,這個早點兒采取追蹤,治療無效的時候,必要的時候進行隔離等等這一套辦法。這一次的話我想大家都有備而來的話,我相信會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意思就是說,基本上站在比較被動的,現在一開始就主動了,我覺得這個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想作為公眾來說,我們還是有信心來對待,哪怕它真正的變成人傳人的話,我不相信它會大面積地傳染。因為我們人還會采取措施的。”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豬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幾種豬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種引起。病毒在豬群中通過氣溶膠、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無癥狀攜帶病毒的豬也可傳播。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出現在墨西哥城的豬流感,對青壯年的威脅更大。為什么越是體質好,免疫功能旺盛的人,反而容易被甲型H1N1流感奪命?鐘院士指出:這是因為越是年輕、體質強壯的人,身體的免疫功能越敏感,發揮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這樣的人,其人體的免疫細胞就會迅速釋放,因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釋放太多,就會破壞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的平衡狀態,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