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趙 晶
隨著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加上之前垮下的貝爾斯登,曾經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已經去之有三。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及美國的貨幣政策終于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我國參加全球化的時間較短、步伐也比較謹慎,但是金融危機還是對我國的出口經濟和金融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而對整體經濟造成了影響。并且引發了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相關問題。
一、“按市值計價”的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根據當前市場價格確定其資產負債表上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取代過去的歷史成本會計。但這種會計方法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不斷下滑和低價出售套現。使金融穩定性進一步惡化。因為企業在泡沫時期的資產負債表水漲船高。容易采取進取擴張的策略;而在金融危機時期,由于持有的投資工具(如基金、股票等可交易的衍生產品)大幅貶值,按市值人賬將錄得巨額損失,企業在資產貶值、盈利下跌的情況下難以尋找到融資,放大了財務困境的程度。
對于正在全面推行新會計準則的中國來說,面對他國的政策變化,我們是否也需要考慮應對的辦法呢?在我國會計準則中,金融工具分為以下4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主要是指企業近期內出售或回購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例如企業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在實踐中,國內金融機構一般是在月末做一次性計算。
——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評估將對投資者理解上市公司價值產生很大影響。公允價值的變化將加大凈利潤的波動幅度,容易誤導投資者并間接影響上市公司形象。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終止確認即被處置時,將釋放出利潤。因為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將轉出,計人當期的投資收益。目前,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將大部分對外投資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進行核算,這些投資市價的波動就直接影響資本公積,浮虧卻未在利潤表中得到反映。
——相關金融衍生品的計量:金融衍生工具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以及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征的結構化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計量可能會有個人主觀成分,所以價格并非與真實價值相一致,可能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和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部分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問題,企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為提高企業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能力,增強企業發展實力,保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現就當前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有關重要事項提出如下意見:
(一)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并購重組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實施國際化經營的有效途徑。在國際金融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企業既要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實施跨國并購,也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制定出臺的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并購重組工作。應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分析研究并購重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擴張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樹立和強化風險防范意識,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嚴格履行內部決策和審批程序,審慎開展并購重組。
(二)、切實加強企業金融衍生品投資管理。借鑒和運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是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規避市場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我國經濟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企業應加強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市場等形勢的分析判斷。掌握金融創新產品,熟悉市場運行規則,合理運用金融工具,重點加強對金融衍生品投資的管理。根據企業主營業務發展需要,審慎從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資,合理選擇交易品種,控制交易數量和交易期限。嚴格遵守交易規則,敏銳應對市場變化。要加強外匯資產管理,減少匯兌損失。
(三)切實強化企業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驟增,特別是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更大。企業應當高度重視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強化合同訂單管理,提高預收賬款比例,減少預付款金額。加強貨款回收管理,落實催收責任,提高應收款周轉速度。重點加強國外客戶授信管理,客觀評估國外客戶信用狀況及支付能力,及時調整出口銷售結算方式,嚴格控制因出口帶來的壞賬風險。
(四)著力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市場需求萎縮,企業面臨營業收入下滑、成本費用剛性支出、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困難。嚴格控制企業成本,是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重要舉措。重點加強對原材(燃)料及輔助材料的采購管理,妥善處理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的關系。努力把原材(燃)料及輔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大力倡導節儉意識,盡可能減少非生產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費用。規范企業員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確定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避免拉大經營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薪酬差距。
(五)注重加強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是企業控制未來財務風險的重要方法,也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加強經濟、財務、市場、政策等信息體系建設,強化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與企業發展戰略的相互銜接,合理運用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方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戰略決策能力。注重發揮企業財務信息的預警作用,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發現重大經營風險或財務風險,要及時向主管財政機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