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維
摘要:本文首先討論了企業財務危機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財務危機防范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危機金融危機機制
一、引言
此次金融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當前仍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引發全球關注和憂慮。由于多年來我國實施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國際經濟的衰退對于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甚于其對中國金融行業的沖擊。嚴峻的經濟環境和落后的發展狀況要求中國企業對傳統的財務管理進行變革。通過變革,傳統的財務管理職能將逐漸弱化。而參與決策、監控風險、創造價值將逐漸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要應對由全球經濟下行帶來的財務危機,中國企業必須轉變財務管理職能,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企業因財務危機導致經營陷人困境,甚至宣告破產的例子屢見不鮮。因此本文將研究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企業財務危機防范問題。
二、企業財務危機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
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大體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一般情況下,內部因素大多是企業的可控因素,企業可以通過采取措施降低其危害,而外部因素對企業來說大多是不可控因素,也是企業無法回避的;從外部因素分析,引發企業財務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宏觀環境。突出表現為市場疲軟。所謂市場疲軟是指市場整體需求下降而嚴重影響企業銷售。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去面對經濟學上的衰退、蕭條、復蘇、繁榮經濟循環。包括美國次級貸所引發的金融風暴,那么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
2,市場環境。例如原材料供應價格上漲,嚴品需求轉變致使主業萎縮,市場競爭加劇等等。這些現象會使企業生產成本費用增長過快,但與此同時銷售收入減少,必然導致企業利潤的加速下降。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
3,金融環境。企業的籌資、投資等經營活動都與金融市場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負債經營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負債利息率的高低取決于取得借款時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應情況,且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都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
4,政策法規。企業并非生活在真空環境中,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嚴經營各個方面,進而影響到企業最終的生存與否。例如,當國家處于保護工業而限制外來投資或對一些行業進行關稅保護時。這些行業的企業自然安然無事。倘若一旦環境改變,時空背景不同,經濟政策有所變化,那些無法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企業必然面臨生存危機。
5,行業衰退。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也有著景氣周期,包括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四個階段。整個行業景氣周期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在行業低迷的時期,即使是實力雄厚的企業也難免受到影響。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更無力支撐下去,只能重組改行。
英文中的“financial crises”可以理解為宏觀層面的金融危機或微觀層面的財務危機,二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因此不僅需要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要分析對造成危機的微觀原因,后者主要圍繞政府的金融政策失誤來進行,如銀企關系的混亂,資本項目的過早開放,外債負擔過重等等。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資金占用迅速上升,籌資成本隨利率上漲,有價證券貶值,企業籌資更加困難,公司利潤虛增,資金流失嚴重,嚴重的金融危機給財務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難。在正常經濟環境下的經濟景氣時期,中國經濟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企業面對大量可選擇的市場機會,管理上可能存在粗放的現象,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危機意識淡薄。面對危機的到來,準備不足。危機面前束手無策,應對較倉促。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財務危機防范的對策
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實際經驗表明。金融動蕩對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提高理財技術水平,增強防范危機的能力,這是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企業在財務風險無法回避或在從事某項財務活動而面臨著潛在的財務風險時,應考慮風險預防措施。相對于金融穩定時期,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期面臨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將更大,市場綜合消化吸收各種渠道信息的能力很強。并能迅速做出反應,金融市場將更為動態;在動態的金融環境中,利率、匯率的波動將是經常性的,于企業不利的變動有可能使企業陷人困境,乃至破產;風險預防要求企業從制度、決策、組織和控制等方面來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防止財務危機的發生。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防范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
1,以現金流量預算為依據構建短期財務預警系統。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在短期里,一個企業能否維持下去的關鍵,并非完全由是否盈利決定,重點關注的應該是否有足夠現金,以應付各種支出。對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企業的凈利潤。憑借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企業可以獲得預警信號,經營者才能及早采取措施。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以財務指標體系為依據構建長期財務預警系統。財務危機預警制度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以企業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通過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動,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管理控制。建立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制度,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財務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指標的分析,認真研究其發展變化規律,不斷尋找影響財務結構變化的蛛絲馬跡,力求做到有備無患。同時做到健全財務結構,維持資金來源的連續性,降低資金成本。對各類風險加以預測、識別、預防、制和處理,以最低成本確保企業資金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型,為企業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防范財務危機的發生。
3,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企業在融資時應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充分考慮經營扛桿、財務杠桿、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場狀況的影響因素。運用適當的方法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并在以后追加籌集資金中繼續保持。既要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就必須是綜合資本成本達到最低點;要抑制財務風險,就必須確定合理的負債額度或比率。
4,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企業在資本積累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后,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總之,企業應以對財務危機過程及其性質的深入分析為依據。將財務危機的預控、財務危機的防范和財務危機的化解有機地結合起來。企業管理當局要化危機為機會,保證企業財務安全運行,維護企業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