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摘要:本文從會計監督的含義入手,結合相關案例分析會計監督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拋磚引玉地提出進行會計監督的幾點治理措施。
關鍵詞:會計監督現狀分析治理措施
現行《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按照本法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監督就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來進行。會計監督具有兩層含義且缺一不可:一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監督;二是對會計工作、會計人員的行為的監督,即自我監督。
一、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監督。包括財務會計監督和管理會計監督。
1、財務會計監督。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前提和基礎,會計監督是正確進行會計核算的有效保障,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財務會計監督寓于財務會計核算中,核算的過程就是監督的過程,,核算的內容就是監督的內容。
2、管理會計監督。管理會計監督是會計主體內部按照自己的管理標準,對其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的監督和督促。監督資金的管理,保證資金的高效使用;制定采購計劃,確定最佳采購批量,完成企業材料的科學管理;監督銷售及收款業務,確定最佳銷售政策,實現盡可能大的收益和利潤。管理會計監督包括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三個部分,它貫穿并覆蓋了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具有綜合性、全面性、連續性和及時性的特點。
二、對會計工作、會計人員的行為的監督。
在現代企業中,會計人員既是參與者,又是監督者,因此會計人員、會計工作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就變是尤為重要。而目前社會上有些單位在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下,會計人員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只能無條件地服從管理者的意志,再加上某些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甚至還是無證上崗,會計工作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也阻礙了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進行。2009年4月9日廣東省高院對“顧雛軍案”作出終審裁定,原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授意會計人員虛報注冊資本,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資金,由于情節嚴重,顧雛軍被判決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80萬元,其它相關會計人員也均獲罪受到法律制裁。此案警鐘長鳴、發人深思:如何對經濟業務進行有效的會計監督?如何完善會計人員的自我監督機制?如何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的現代企業制度呢?
我認為保障會計監督的有效實行,應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
(一)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提供法律保障。國家應完善相關制度規章,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約束機制,嚴厲制裁違法亂紀活動。國家對轟動一時的“銀廣廈”案例相關責任人的嚴厲制裁。給企業會計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對從事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以警示。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加強財務會計監督力度。嚴格執行新?《會計法》相關規定,對原始憑證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對會計帳簿、財務報告真實性、準確性進行監督;嚴格實物資產的財產清查制度,嚴格貨幣資金的財務收支制度,對企業財產的安全性、完整性進行監督;依照有關規定,委托注冊會計師對單位進行審計,接受外部獨立機構的監督;及時真實地申報納稅。配合稅務機關進行審計核查等。
加強內部會計及相關業務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內部牽制和監督制約機制,使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加強管理會計的監督作用,重視財務分析,通過一系列財務分析指標來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監督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情況,以便l企業經營管理者正確進行經營決策和改善經營管理。同時為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和債權人制定信用政策提供信息保障。
(三)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會計法》規定:作為單位負責人,他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實施負責。所以單位負責人應為財務人員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環境保障和行政支持。同時,建立企業培訓制度,使單位高級管理人員也具備必要的財務及相關法律知識,從而切實提升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企業應對會計人員堅持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深刻領會32字箴言: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并以此規范來自我約束,保持良好信譽,整體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注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及時補充新知識、學習業務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使會計監督切實能夠有效執行。
(五)強化會計監督的效果,創新財務人員管理辦法。比如在某些地區和機構推行財務人員委派制,保持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的相對獨立性,排除干擾、依法辦事,使其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
總之,會計監督是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對企業的資金運動和經營管理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而這三個方面的監督必須相互協調,形成一套嚴密的監督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護財產、防止舞弊,遏制和打擊包括職務犯罪在內的各種經濟犯罪行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