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衛生統計信息是衛生工作的數字化反映,是衛生工作產出的精確表現,它反映了衛生工作的歷史軌跡,是衛生決策的重要依據。衛生統計信息在衛生政策制定和衛生管理決策中起到了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是衛生規劃、計劃、決策、監督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隨著衛生決策的科學化和衛生管理的現代化,衛生統計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國家和省衛生行政部門成立了衛生統計信息中心,部分地市衛生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衛生統計信息化、網絡化逐步普及,衛生統計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但基層衛生統計作為統計工作的網底。仍然是衛生管理領域中的薄弱環節。領導重視不足,衛生統計隊伍嚴重缺乏,衛生統計制度落實不到位,衛生統計基礎資料不健全等問題普遍存在。衛生統計成了衛生估計。大量信息失真??唇y計報表不如相信自己的經驗,霧里看花。加強基層衛生統計的建設,對于全面推進衛生統計信息化建設具有十分現實而緊迫的意義。也是做好衛生統計信息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基層衛生統計現狀
1、基層單位領導對衛生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單位領導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醫療業務、質量管理、基本建設上,側重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衛生統計在醫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統計工作得不到臨床醫技科室的重視。統計人員常常跑斷腿、磨破嘴而得不到準確數字,導致臨床一線的統計數據不能準確反應客觀情況,甚至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統計報表,根本起不到為醫院提供衛生信息的作用。
2、衛生統計機構建設不健全。多數醫療衛生單位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統計機構,而是合并在財務科、辦公室、醫務科等科室,在人員設置上也是以兼職為主。這種情況導致了衛生統計調查制度難以落實到位,統計規章制度不健全。統計基礎資料不完善等狀況。
3、衛生統計人員配備不足。基礎設施配置落后。衛生部對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統計人員的配備制定了統一的標準。但事實上。無論是縣(區)及以上醫院,還是鄉鎮衛生院,都存在衛生統計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經調查發現,專職統計人員僅占配置標準的20%左右,即使加上兼職統計人員,也只占到標準的70%左右,仍不能滿足統計工作的需要。而且醫院床位越多、規模越大。衛生統計人員相對越缺乏。另外,統計辦公設施的配置比較落后,尤其是統計軟件的使用缺乏,嚴重滯后于現代化醫院管理的要求。
4、衛生統計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不適應衛生統計現代化發展的要求。由于衛生統計工作長期以來得不到重視,對統計人員的要求也相應降低。首先是學歷參差不齊,以大專以下學歷為主,本科及以上學歷寥寥無幾,且第二學歷者居多。其次是知識構成雜亂,分別由醫療、護理、藥劑、計算機、財會等專業的人員組成衛生統計隊伍,專業統計人員比例較低。再次,年齡結構也不科學。
二、加強基層衛生統計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衛生統計工作的領導,提高認識。搞好統計工作關鍵在于領導。為了取得領導重視,提高衛生統計工作地位,統計人員一方面應經常向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匯報,提供有關資料,使領導全面細致地了解統計工作,知道我們在做什么,怎么做,意義如何,提高其重視程度,支持我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學習掌握現代統計專業知識,不斷吸收先進的工作經驗與工作方法。在具體工作中,統計信息在計劃、預測、控制、決策等管理活動中的作用無可替代,資料不全、信息不通會給工作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這種教訓必會引起領導的重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衛生統計人員所做的衛生資料收集、整理、歸納、分析等工作與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工作同樣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艱苦勞動,我們所提供的各項統計信息是領導作出正確決策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同樣是有經濟和社會價值的。
2、加強衛生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專業素質。建立健全基層衛生統計信息網絡是基層衛生統計工作的組織保證。基層衛生統計機構應與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相適應,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統計信息辦公室,醫院設立信息科或統計室,鄉鎮衛生機構設立衛生統計信息室。形成上下三級業務指導網絡,做到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要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對衛生統計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可利用年報統計調查、專題報告、專項培訓,在崗培訓、外出學習等形式,對統計人員進行強化訓練,解決當前統計人員專業素質低、業務能力差、知識面窄的突出矛盾。
3、加強衛生統計工作的基礎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各級衛生統計信息機構應根據不同的任務要求,配備相適應的基本設施和專業人員,達到四有:有專用辦公地點,有專職統計人員。有專用計算機、網絡、以及相應的統計應用軟件,有齊備的統計表、卡、冊、簿等。
4、加強和完善衛生統計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據統計法及實施細則,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統計報表制度和檢查考核制度,明確規定統計內容、報表種類、格式、報送時間、程序和質量要求;堅持對統計報表和資料進行月審、季查、年評制;堅持年初有計劃、季度有簡報、半年有分析、年終有總結;搞好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積累,并保證其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要明確規定統計人員的職責和獎懲辦法,把統計工作的優劣與單位統計人員的績效掛勾,使責權利結合起來,確保衛生統計工作質量。
5、統計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所有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包括縱向時空比較和橫向與先進水平比較的具體分析。從而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抓住影響衛生服務質量、干擾衛生事業發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和建議。為領導正確決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的領導和管理人員應樹立信息觀念,善于用數字說話,用數據表現實績,自覺采納統計分析的結果,并把衛生統計工作納入醫療、預防、保健質量管理的范疇進行考核。
科學的統計數據是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構筑短期計劃和長遠規劃的重要基石,統計工作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決策的正確與否。因此,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統計建設,建立健全衛生統計規章制度,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在衛生改革中的作用,以適應衛生管理科學化的需要,從而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