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6月30日公布2009年第三季度將發行24期國債,持平于第二季度。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全年國債的發行量將超過1.5萬億元。若全年的財政赤字超過預算的9500億元,就意味著需要相應提高國債發行規模來彌補這一缺口。而面對財政收支緊張的問題,有學者也表示,下半年用信貸政策來彌補財政缺口的意圖將更明顯。
財政理財更“積極”
中國財政部近日印發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財政部門和部門(單位)應當及時整理、歸納、分析績效評價結果,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被評價部門(單位),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這意味著財政理財更加積極。
下半年著力點在“民”
6月以來,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在內的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紛紛趕赴全國各地,展開了新一輪的經濟形勢調研。從中國最高層的言論來看,“經濟企穩”的調子已經定下,但對地方財政支出壓力、投資效益和銀行貸款質量憂慮,已使經濟結構、信貸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未來對宏觀調控政策調整將突出結構,著力點在“民間投資和消費增長”。
基層放貸成“最難任務”
6月24日,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指出,審計發現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集團的基層分支機構去年違規發放貸款逾300億元。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各家商業銀行放貸任務異常繁重。據稱,當前基層銀行人員最難完成的任務不是存款而是放貸。
地方搶占特色之路
自5月以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繼獲得國務院批復后,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于7月1日討論并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三個月內有五個區域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的批準,有專家指出,中國理想的目標是尋找出一條符合區域特色、布局特點的經濟發展道路。
制造業“摸”U型之底
6月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2%,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連續第4個月處于50%以上,表明制造業的形勢已基本穩定。但該指數一直在53%左右徘徊,表明制造業的景氣程度并沒有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中國工業或在驗證經濟的“U”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