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新理財》采訪組飛抵長沙。酷暑難當,從機場前往湖南省財政廳,時有堵車,隔窗可見繁忙的城鐵施工現場,“現在長沙都快成了一個大工地。”司機感嘆中帶著喜悅。
值得一提的是,采訪組入住的湖南財信國際商務酒店就在湖南省財政廳大院內,交通十分方便,“這家酒店就是由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的。‘財信控股’是省財政廳力推的五大政府融資平臺之一,它的業務已涉及證券、信托、期貨、酒店旅游、資產管理等領域,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融資平臺。”前來接機的湖南省財政廳財科所郭建華對此十分熟悉。
“‘兩型社會’建設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我們湖南的亮點,省財政在‘兩型社會’建設中是出了大力氣的。”通過公選剛到省財政廳工作月余的辦公室干部羅云峰如數家珍,此前,羅云峰在張家界市政研室工作,對湖南“兩型社會”的發展有一線體會。
“兩型社會”建設何以是湖南的亮點?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光明村”的蛻變就是一條光明之路。
光明村:亮出農村“兩型社會”建設名片
山巒疊嶂,云霧氤氳,白鷺在荷塘流連,不遠處是青瓦白墻、朱門木窗的院落。阡陌縱橫之間,又星星點點地立著幾幢農家別墅,里面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隨身攜帶的手機顯示出滿格信號。“你看,多漂亮!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嗎!”與我們同行的省財政廳辦公室副主任唐政感嘆道。
6月27日上午,采訪組從長沙市區驅車30分鐘,就到了這一如夢畫境:長沙市望城縣白箬鋪鎮光明村。這個村莊位于金洲大道旁,是湖南首個“兩型社會”建設中的新農村樣本。
統一風格的湖湘民居,就是外地人走進光明村所感受到的第一道風景。“生態自然型、小康庭院型、鄉村旅游型”,望城縣副縣級干部譚智海用三個詞來概括此次光明村湖湘民居的改造目標,“我們這個村沒有任何污染項目,是真正的原生態,典型的環境友好型;所有路燈都是太陽能的,一般家里都有沼氣池”。
自2008年以來,光明村民居改造的內容包括“三個三”:宅內三改,改水、改廚和改廁;院內三園,菜園、花園和果園;環境三化,硬化、綠化和凈化。統一風格,是光明村民居改造的外在表現,這次改造的內核是“兩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進行如此巨大改造,每家應該花不少錢吧?”在“山水相依”農家樂里,記者對這個問題很好奇。“我是租別人家的,據我了解,上級政府部門對光明村的房子是有補助的,估計每戶有四五萬吧。”該農家樂老板曹娜對此很是羨慕。
“以前哪有什么環保概念?沒有意識也沒有條件。”望城縣財政局辦公室主任楊銀菊向記者介紹說。“對第一批列入民居改造的光明村80戶村民,市縣財政給予每戶村民4萬元補助,鎮上也給予了每戶8000元獎勵。”望城縣財政局局長助理、農業科科長張燦娥補充道。
“實際上,財政投入的這點錢主要是一個引導作用,一般農戶還得自己再投入二三萬,多的還有七八萬的。目前,光明村已完成各級投入1200萬,投入民間資本達1600萬元。”望城縣財政局副局長劉建武解釋道。
光明村的開發也帶來了土地整合,光明村的村民自發將8000多畝土地的經營權折成資金入股,于今年5月14日成立了“光明土地經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對入社土地統一進行承包權流轉,流轉出去的土地90%的收益歸農戶。
政府強力啟動+農民自主建設+實施市場運作,這一模式被媒體稱之為“光明模式”。盡管不太認可“光明模式”的說法,但譚智海強調,“政府特別是財政部門,在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撬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而這個“光明模式”,也正是湖南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核心運作模式之一,更是地方一道精準的政府理財術。
啟動的背后,則是當地村民的直接受益和內需的直接拉動,“一棟光明農家樂,每年租金3萬左右,村民可自營也可租給社會,我們租了不到1個多月,目前流水都2萬多了。”曹娜在記者追問下說出了大商機。
“與其說這是‘兩型社會’中的新農村建設,不如說是新農村建設的‘兩型社會’。”曾經在省財科所工作多年的唐政副主任研究的習慣依然不變。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
與此配套的是,湖南“兩型社會”建設全力提速。就在記者采訪的當晚,6月28日,湖南省在長沙市舉行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通信一體化暨升位并網慶典,標志著長株潭三市在全國率先實現通信一體化,三市通信同費同網,用省領導的話說,這一重大突破,標志著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長株潭城市群總面積達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50萬人,一年半前,被國家批準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8年,長株潭三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40.9%,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4.8%。
“建設‘兩型社會’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從過去簡單依靠GDP、投資拉動轉變到優先考慮資源環境、依靠產業升級換代來實現。財稅增長模式也要實現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效益的模式轉變,由過去從粗放型經濟發展取得財稅收入轉向以‘兩型產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獲取持續穩定的財稅收入。”湖南省省長助理、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友志深有研究地說。
根據湖南省“十一五”發展規劃及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發展需要,初步估計,2010年前,長株潭城市群累計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需9400多億元,而2009年湖南全省財政總收入才1300億元,因此,單靠財政直接投入來推進試驗區“兩型社會”建設是遠遠不夠的。
“財政廳在投融資平臺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杠桿撬動成效顯著。”省財政廳辦公室干部肖念濤如此透露道。
湖南省財政投入部分引導資金,與湖南財信投資控股公司、湖南土地資本經營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一起出資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并以政府引導基金為母基金,再根據“兩型社會”建設需求發展設立各子基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兩型社會”建設。
其次是準備成立地方金融控股集團,以省財信控股集團為基礎,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發揮其在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強大投融資功能。
而另一方面,湖南財政正積極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綠色”財政政策體制機制,準備建立長株潭城市群環保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企業治污補償機制、污染物排放的收費機制、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補償機制,對長株潭城市群環境污染進行有效整治。
我們相信,假以時日,這樣的一個長株潭必將成為“兩型社會”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