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頭5個月,湖南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兩位數,經濟全面回暖,“彎道超車”已見成效。與此同時,湖南財政主導搭建的五大政府投融資平臺高調亮劍,為湖南科學發展保駕護航!
金融危機陰影下,湖南財政為何先人一步,逆勢飛揚?為此,《新理財》采訪組專訪了湖南財政的領軍人——湖南省省長助理、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友志。
主動作為富民強省:當好參謀
《新理財》: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今年湖南提出要彎道超車實現湖南快速發展。從保增長看,湖南經濟上半年增長在全國領先,說明湖南財政措施比較到位。特殊時刻,湖南財政采取哪些特殊之謀、特殊之舉和特殊之為?湖南財政是如何為湖南“彎道超車”保駕護航的?
李友志:財政乃庶政之母,只有建立穩固、平衡、強大的財政,才能為實現富民強省提供財力保障。
我自2003年擔任廳長以來,始終緊緊圍繞全力支持湖南經濟發展大局來透視、來思考、來籌劃、來定位財政工作,集中財力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為省委省政府當好參謀。每年都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財政收支規模逐年擴大,財政改革步伐不斷加快,財政監管水平穩步提高,為全省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和可靠的保障。
今年以來,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沖擊,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總體要求,我們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以重大項目為突破口,千方百計上項目,通過項目帶動投資。具體做法是認真落實中央新增投資。目前,已經下達中央投資87.5億元。加大地方財政投入,今年省財政安排重點項目投資15.9億元,并完成了82億元地方債券發行工作,其中大部分用于重點項目配套。此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同時,打造省級綜合融資平臺,增強財政投融資能力。
第二,以積極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問題為切入點,全力以赴支持企業,共度難關。今年財政組建湖南省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從2.6億元增加到15億元,并新增14億元,支持各市州財政至少成立一家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
第三,積極支持擴大消費。一方面,認真落實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引導農村消費。另一方面,省本級新增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城鄉農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
第四,積極支持擴大就業。一是將省本級就業專項資金擴大到1.8億元。二是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再就業和創業能力。三是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每年財政安排5000萬元,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
集中財力辦大事:“三個傾斜”+“五個安全體系”
《新理財》:我們注意到,李廳長有很多新的財政施政理念,湖南財政在全國財政系統開創了不少第一,前不久謝旭人部長還特別批示了湖南鄉鎮財政的經驗。我們還注意到,并不“富裕”的湖南財政在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上非常“大方”,但湖南的財力很弱,您剛才談到保增長等問題,迫切需要雄厚的財力來保障。廳長是如何來統籌平衡的?
李友志:面對湖南薄弱的財政基礎,必須集中財力辦大事。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我把民生問題擺在首位,先后提出了“三個傾斜”和“五個安全體系”。
一是向“三農”傾斜,把支持解決“三農”問題擺在突出的位置,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溫暖廣大農民群眾,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二是向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傾斜,堅持以民生為重,努力解決他們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生產生活困難,讓他們吃得飽飯、讀得上書、看得起病,能夠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是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努力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08年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規模達到891.89億元,是2002年的2.33 倍,年均增長15.18%,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95.94億元,是2002年的12.88 倍,年均增長53.11%,主要受惠對象為災區、老少邊窮庫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鄉村兩級。
構建“五大安全體系”。一是大力支持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將鄉鎮動物防疫員納入財政供養體系,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對防疫機構設備購置經費給予補助,改善了辦公條件;逐步為農民養殖提供免費防疫,減輕了養殖負擔。
二是大力支持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省本級設立公共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基金,督促企業建立安全費用提取制度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
三是大力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點支持鄉鎮衛生院建設,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四是大力支持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建設,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餐”,用上“放心藥”。
五是大力支持質量技術監督體系建設,按照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努力保障必要的監管經費。“五大安全體系”的建立健全,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另外,我本人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再窮不能窮教育。英國教育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在《品德的力量》一書中說:“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湖南省是一個文化大省。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我多次強調,教育乃百年大計,落實教育強省的戰略不能動搖,財政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方向不能動搖。比如在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兩免一補”政策,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財政廳還自我加壓,主動將中央規定的免雜費補助范圍向三個方向進行了大幅度擴展:一是從20個國扶縣擴大到18個省扶縣;二是從貧困縣擴大到非貧困縣的貧困家庭子女;三是從農村貧困戶擴展到城市低保戶家庭子女。財政“三擴”,幫助全省200萬余貧困學生從中受益,省財政也因此增加支出1.46億元。與此同時,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全省共投入19.81億元。2008年起,今后三年,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每年保持20%的增幅。
五大投融資平臺:敢于冒險和控制風險
《新理財》:我們發現許多地方打造的政府投融資平臺一般不以財政為主導,但湖南卻以財政為主導,直接打造、創新了多種政府投融資平臺,這背后您的思考和舉措是怎樣的?
李友志:目前,對建立財政主導的投融資平臺有些不同的聲音,但我的體會就是一要敢于冒險,二要嚴控風險。也就是要有一點亮劍精神。何為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
湖南財基薄弱,又要干大事,這看起來是矛盾的。如何充分運用財政資金和政策的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積極注入“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強省的問題。財政廳在投融資平臺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一是搭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和融資管理中心投融資平臺。到現在為止,累計簽約327.6億元,到位208.4億元,其中2008年向開發銀行審核推薦了政府信用貸款項目5批共92個,貸款總額31.16億元。二是發揮湖南財信控股公司的投融資平臺作用,支持“一化三基”。僅2008年就募集資金37.4億元,實現當年直接融資首次突破30億元,分別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高新產業、農業產業化等多個領域。三是搭建湖南高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融資平臺。累計投資2 億元,其中2008年投資金額為1.07億元,聯合創投投資5.6億元,形成產業多元化投資20億元,形成新的產能80億元以上。根據目前的投資計劃,湖南高新投將聯合其它創投機構在未來5年內完成80-100億元的項目投資。四是搭建湖南省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融資平臺。目前簽約銀行對公司的授信總額為320億元,已啟動湘桂線擴能改造項目和衡茶吉鐵路(衡陽至井岡山段)項目。五是搭建湖南省土地資本經營公司投融資平臺。2008年公司控股、參股和持股企業共計29家資產總值19.14億元,持有23家省屬改制企業國家土地股權12.27億元。為鐵建投公司成立注資2億元外,重點支持武廣鐵路建設項目,全年投入征地拆遷資金5.08億元,累計投資額達26.75億元。
亮劍精神的精髓就是狹路相逢智勇者勝!如果碰到困難怕了,那就很難有所作為,更別說絕處逢生了!
財政文化:“三依三公三心”建共同價值觀
《新理財》:“胸懷大局,主動作為”是湖南財政給外界的突出印象。我們了解到湖南財政文化建設也非常具有特色,作為財政主官的您,有何經驗與全國財政同仁分享?
李友志:我當廳長,我的目標是什么?財政當然要搞上去,資金要管理好。我提了兩個“安全”作為標準。第一是財政干部的事業安全,因此我逢會必講廉政建設。第二,國家資金的安全。人生有什么最高興的,這就是最高興的:能提拔的干部提拔了,但沒有讓一個干部倒下;管理這么多資金,但沒有讓國家的錢流到國外,受到損失。
我始終在思考,如何把人的積極性凝聚起來。湖南財政要做好,就必須要用一種文化把這個團隊團結起來。我經常一覺醒來,就思索這個問題。要建設一個共同的價值觀,要國家至上,人民利益至上。
此外,我特別重視黨風廉政建設。省廳從上到下,公開承諾,率先垂范。清朝張聰賢《官箴》中說:“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我認為,只要一身正氣,公道正派,即使有時候態度不好,也要堅持。幾年來,我對財政文化建設陸續提了自己的想法。概括如下:“三依三公三心”等等。
一是以“依法、依規、依程序”為核心,建設財政行為文化。二是以“公開、公平、公正”為核心,建設財政制度文化。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引導各支部結合自身業務工作,建立健全財政法規制度體系,加強財政制度文化建設,不斷增強財政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三是以“信心、善心、責任心”為核心,以“感恩、廉潔、寬容、憂患”、“勇于進取、敢于擔當”為重點,建設財政精神文化。注重拓展財政文化精神內涵,加強干部職工的精神砥礪,努力培養廣大干部職工迎難而上、敢為天下先的信心,以天下蒼生為念、以三湘百姓為懷的善心和追求卓越、恪盡職守的責任心,塑造“感恩、廉潔、寬容、憂患”、“勇于進取、敢于擔當”的品質和形象,升華人格、煥發精神、激活潛能,振興財政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