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績效監督與監督績效的關系,樹立財政資金績效監督的理念,變單純的合規性監督檢查為效益型監督評價,通過監督評價糾正違規現象,促進管理規范,提高資金效能。
財政績效監督是大財政監督理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工作方式和目標體現。財政績效監督涵蓋面廣,既包括績效監督,又包含監督績效。僅就績效監督而言,它包含了對所有財政活動運行結果的監督。
從2002年開始,北京專員辦就實行財政資金績效監督工作,當時選擇了中央與北京市共建高校專項資金作為試點,近幾年,專員辦又陸續對其他財政資金開展了績效監督,收到較好的效果。
轉變理念
隨著公共財政體系的構建和不斷推進,中央財政用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和資金無論是從支持的范圍,還是投入的總量,規模一年比一年大。而長期以來專員辦開展的財政監督往往只以檢查的方式出現,檢查的重點也只停留在資金財務核算、有無改變資金用途或發生其他違法違紀的現象,而對財政資金應發揮的效益和效果則很少關注。
以至于財政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同一項目年年申報年年建設,違規問題年年查年年有,屢查屢犯,財政部門對資金投入使用效益了解不夠等問題司空見慣。
怎樣切實有效發揮監督作用,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專員辦作為公共財政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履行財政監督職責,服務公共財政、參與財政管理至關重要的是把關心和關注財政資金的管理使用效率、效益和效能作為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上厘清一個關系,樹立一個理念,實行一個轉變。即,厘清績效監督與監督績效的關系,通過開展財政資金的績效監督提升財政監督的工作績效;樹立財政資金績效監督的理念,通過財政資金績效的監督評價,反映財政政策導向和投入產出效能;變單純的合規性監督檢查為效益型監督評價,通過監督評價糾正違規現象,促進管理規范,提高資金效能。
分類監督
面對數量眾多的支出項目、數額巨大的資金分布,按照財政資金的性質,我辦探索出一套“分類監督”的辦法,把眾多的資金分為專項支出、部門預算支出、稅式支出三大類,開展績效監督。
首先,對中央財政專項支出資金,實行績效檢查與績效監督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北京地區中央財政專項支出資金涉及教育、衛生、醫療、農業、社保等方面,面對門類廣、項目多、資金量大的情況,財政部駐北京專員辦于2002年選擇中央教育專項開展績效監督工作試點。
專員辦以檢查為切入點,以績效為落腳點,組織開展了對北京4所市屬高校中央教育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檢查,并同時試行績效監督工作。
其次,對部門預算支出資金,實行審核管理與績效監督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近幾年開展對“三會”派出機構的部門預決算審核,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2007年又對北京市“三會”派出機構開展了實地調研,以此為基礎對北京市金融監管機構行政成本探索開展了績效監督工作。
最后,對稅式支出資金,實行調查研究與績效監督相結合的方法。中央財政為了支持特定行業和產業的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先征后退等優惠政策,屬于政策性稅式支出的范疇,自然也是財政資金績效監督的重要內容。
行進之阻
由于長期以來,專員辦在監管工作中過分強調合規性監督,對財政資金監督的認識僅局限于“維護財經秩序、確保規范糾偏”的層面,監督視野不夠開闊,往往以查出問題多少論業績,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關注度不高。
除此之外,現階段財政資金績效監督工作還缺乏一套嚴密的科學、統一、規范、完整的指標體系,對不同層面、不同性質的支出監督,其量化公式、測算模型都難以確定。
另外,財政改革的一些配套措施和有序推進的政策還有待于完善,特別是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購制度等財政改革的內在銜接和整體績效監督不力,績效管理不同步等問題比較突出,使財政資金績效監督工作運行不暢。
同時,由于現階段財政績效監督還帶有嘗試和探索的性質,各專員辦雖然結合實際開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監督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原則體現得尚不充分。
克難之策
通過財政監督確保規范運行,使財政政策資金使用各環節不打折扣,就是要通過對績效評價的再監督,提高評價水平,真實反映效能,并為財政決策調整和完善提供參考依據。
隨著財政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在當前擴內需保增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下,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的效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財政監督部門,更應當及時轉變觀念,調整工作重點,將對財政資金效益的監督作為更重要、更實質性的工作內容,努力實現財政管理從投入導向型向績效導向型的轉變,保障財政資金投放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能,確保中央政策的有效落實。
此外,現在相關部門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嘗試性地建立并運用了一些標準,但不夠系統和規范,也不十分成熟,應該繼續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盡快建立起科學規范的財政支出績效監督標準體系。
另外,專員辦直接掌握著豐富的財政資金分配、管理、使用的信息,開展績效監督具有一定的優勢。建議進一步明確授權專員辦加強績效監督的職能,并制定具體的監督方法和指標,加強對績效監督工作的指導。
(作者系財政部駐北京專員辦監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