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客作為公眾在網絡中自由表達的載體的作用日益增強,博客著作權問題隨之浮出水面。本文從法律的角度解析姜巖案,重點分析本案中博客著作權相關的問題,并探討博客著作權的合理保護措施。
【關鍵詞】姜巖案 博客 著作權
我國目前擁有個人博客/個人空間的網民比例達到42.3%,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07億人。半年內更新過博客/個人空間的網民比例為28%,半年內更新過的用戶規模超過7000萬人,半年更新用戶增長率高達43.7%。規模日益龐大的博客群體在話語權得到伸張的同時,也帶來各種法律問題,其中博客著作權問題尤為突出。網絡中盛行大規模的不經授權和不支付報酬的轉載,而博客維權意識不強和個人維權成本高等問題,使博客原創內容遭遇侵權問題更加嚴重。2006年博主秦濤起訴搜狐著作權侵權的官司歷經一年終獲賠償,更多的博主遭到侵權只是不了了之。姜巖案被稱為“2008年網絡第一公共事件”,影響甚廣。本文將以姜巖案為例,探討博客著作權的問題與保護。
一、姜巖博客的擴大化影響
2007年12月29日女白領姜巖從24層的家中跳樓身亡,自殺前將博客密碼告訴網友吳某,留下“北飛的候鳥”博客,被稱為“死亡日記”,其中記錄了其計劃死亡的心路歷程,將自己的自殺歸咎為丈夫的出軌,并將王某與第三者“東方”的姓名和照片公布在其博客中。網友吳某將博客密碼告訴姜巖的姐姐姜紅,姜紅將博客打開后,才了解姜巖自殺的始末。另一網友有感于姜巖的死亡,在天涯論壇上披露此事,替姜巖感到不值的同時,其將姜巖博客關于婚變及其計劃死亡的內容全文轉載,后文章被多家網站、論壇相繼轉載。
姜巖的“死亡博客”在網上掀起了網民們對姜巖感情堅貞的感嘆和對丈夫與第三者“東方”的憤怒,在論壇上陸續披露王某的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信息。2008年1月,姜巖的大學好友得知姜巖去世的消息,于2008年1月注冊非經營性網站——“北飛的候鳥”,以悼念姜巖。網站中披露了王某的“婚外情”和相關個人信息,并有網民到王家門口指責其行為,后涂寫“無良王家,逼死賢妻,血債血償”的標語。1月14日,大旗網制作了標題為《從24樓跳下自殺的MM最后的BLOG日記》的專題報道,報道中使用了王某、姜巖和第三者的真實姓名和照片,以及網民自發為姜巖悼念、網民到王某家門口涂寫標語的照片。致使王某及家人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王某罹患抑郁癥,并和第三者“東方”一起被公司暫停工作,自動辭職。
2008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對此案進行一審判決,認定王某的行為不僅違背法律規定,也背離了社會道德標準,但大旗網、“北飛的候鳥”網站披露當事人的真實身份,擴大事件的傳播范圍,致使其的社會評價降低,名譽受到損害。一審判決大旗網和“北飛的候鳥”網站的經營管理者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刪除侵權內容,賠禮道歉,大旗網賠償精神撫慰金3000元,公證費683元,“北飛的候鳥”網站賠償精神撫慰金5000元,公證費684元;天涯公司因在王某起訴前涉案帖子及相應回復刪除,已履行了監管義務,認定其不構成侵權;由于沒有證據證明王某系被單位辭退,其索要誤工費損失不予支持。
2008年12月29日,“北飛的候鳥”網站管理者張樂奕提起上訴,要求改判駁回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而大旗網、天涯網和王菲均服判未提起上訴。
二、姜巖案的著作權問題
姜巖案中涉及到著作權的發表權,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著作權的許可使用,著作權的合理使用等法律問題。
1、著作權的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第十五條: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本案中,姜巖的遺產繼承權歸其父母所有,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屬于著作權的人身權,也稱精神權利,不能轉讓、繼承,因而姜巖的“死亡博客”的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姜巖的父母保護,但是權益還是姜巖享有。而博客的財產權,即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發行權等權利,由姜巖的父母享有。
2、發表權的疑義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與傳統媒體的發表權不同的是,博客可能包含一些私人性的信息,但由于網絡傳播的特殊性,博客主第一次將作品公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向不特定的受眾傳播的同時,就行使了博客作品的發表權。本案中,姜巖在死前將封閉了兩個月的博客密碼告訴網友吳某,即委托吳某行使自己博客的發表權,而后吳某將博客密碼轉告姜巖姐姐姜紅,由姜紅將博客打開,最終行使了“死亡博客”的發表權,這樣的行為是正當的,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但是,姜巖“死亡博客”中包含了姜巖的丈夫和第三者的姓名與合影。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名妻子將丈夫與他人的合影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并無不妥,但考慮到網絡傳播范圍的廣度、速度與婚外情的特殊性,是否應該對照片進行處理,將真實姓名進行化名再將其發表,值得商榷。
3、復制權的矛盾
復制權,延伸到網絡傳播的現狀,即是轉載的權利。網絡復制、轉載的便利性,不論是網絡服務提供商、網站經營管理者,網民,甚至是博客等著作權保護的主體,著作權意識都不足。表現在網絡服務提供商、管理者、網民隨意將博客內容進行轉載,甚至無論內容是否違法違背公共利益,都轉載以供群體性的討論,從而將博客的內容進行更為廣泛的傳播,而博客自身也有隨意轉載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現象。姜巖“死亡博客”因被網友及各相關網站轉載后,事件進一步擴大化,從具有私人性的問題,擴大為網站、網民、傳統媒體等都參與進來的公共事件。這與博客著作權的特殊性有關,博客將作品放在自己的頁面中時,就已經將其公開發表,網站、網民忽視了博客著作權的復制權應該歸著作權人所有。
4、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
信息網絡傳播權是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與復制權的侵權有些類似,網絡中對“死亡博客”的轉載等行為同樣也對著作權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造成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支付報酬。第六條規定:通過信息網絡提供他人作品,屬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按照保護條例規定,為評論“死亡博客”事件,網站和網民其實是可以適當引用姜巖博客中的內容的,但是全文轉載其博客的內容則侵犯了博客著作權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我國法律目前的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界定還是較模糊的。
三、博客著作權的保護
1、法律保護力度持續加強
我國現有的法律對傳統媒體的著作權保護已經趨于完善,著作權法中已有對于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規定,但是對于網絡這一新生事物的著作權,尤其是著作權人,網絡服務提供者、管理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仍然界定不夠清晰。2006年出臺《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權利保護、權利限制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免除等作了規定,并建立了處理侵權糾紛的“通知與刪除”的簡便程序。但在條例具體內容的制訂上不夠清晰,在司法實踐中仍然出現問題。這一點上,只能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2、服務提供商與博客共同維權
網絡服務提供商與博客是相互依存、共同繁榮的關系,網絡服務提供商免費為博客提供虛擬的信息平臺,而博客則通過撰寫文章或多媒體作品等吸引受眾瀏覽,為博客網站增加點擊率、知名度與影響力。為保護和發展網絡產業,《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四種免責情況,降低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成本和風險,也為博客內容的開放性,博客著作權的保護建立了更大的空間。
互聯網產業內部正在大力倡導共同自律,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布了《文明上網自律公約》,20余家互聯網博客服務商和博客代表承諾履行這一公約內容,倡導網絡文明。
3、網絡著作權意識亟待普及
網絡中的著作權仍處于邊實踐、邊摸索的階段,而各網站經營管理者與廣大網民需要提高網絡著作權意識。
4、博客內容轉載復制的有償使用
針對網絡中普遍存在的無償轉載或以此牟利的情況,盡管《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了須有償使用的條款,但是在具體的網絡實踐中并沒有落到實處,侵權事件時有發生,博主往往因為涉及的錢數少而不予追究,使侵權現象持續惡化。因此,需要相關部門的保護與監督,使博客文章有償使用的條例真正能保護博客的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M].知識出版社.2002
[2]《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M]. 法制出版社. 2006
[3]劉永謀,夏學英,《虛擬社區話語沖突研究——以天涯社區為例》[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4期
[4]楊立新.《特別專題:2008年20件典型民事糾紛案件回顧》.法制網. 2009-01-02
[5]中國政府門戶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2005-08-21
[6]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 2007-03-28
[7]中國法院網.《國務院通過<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2006-05-29
[8]邱妙菲,《網絡“博客”的著作權保護及其社會責任》[J].《華商》. 2008年第12期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