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澳大利亞大學科學傳播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并結合案例分析,從而為中國科學傳播相關專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澳大利亞 科學傳播專業 科學傳播教育
澳大利亞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重視科學傳播,逐漸把它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并最終將其列為國家科技政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澳大利亞的科學傳播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實踐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而科學傳播事業的發展需要教育事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澳大利亞高校中的科學傳播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描述和分析,為中國相關專業的發展和完善提供參考。
一、澳大利亞大學科學傳播專業的基本概況
目前,澳大利亞共有大學40余所,這些大學既承擔了國家60%的科研任務,也是科學傳播、科學普及的主要參與者,更是科學傳播人才的培育基地。根據澳大利亞科學傳播者協會的介紹,這些大學中以科學傳播作為專業名稱的主要有5所,基本情況如下:
注:上表中的“專業介紹與課程設置”以及“職業方向”內容以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在沒有本科學位時)相關內容為代表。
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傳播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
在上述5所大學中,最為突出的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該校在澳大利亞最早開設科學傳播專業,目前已經在國際上獲得認可。下面對其做一個詳細介紹。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傳播專業是隨著澳大利亞科學傳播事業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1975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物理學高級講師麥克·戈爾訪問了美國舊金山的科學探索館,回到學校后,在校方支持下,帶有實驗性質地成立了澳大利亞第一個科學互動中心,于1982年正式向公眾開放。但起初該中心并沒有專職人員,由該校自然科學專業本科生幫忙,這些學生的熱情感動了麥克,他和自然科學學院院長愛麗絲教授商量,對這些學生進行專業培訓,授予科學傳播研究生證書。1988年,為了慶祝“定居”澳大利亞200周年,在日本和澳大利亞政府的贊助下,建立了一座新大樓,該中心搬到新大樓,成立澳大利亞科學技術中心。隨后該研究生證書課程也進行了升級,變成了研究生文憑課程,對參與澳大利亞科技中心下設的科學巡展團的學生進行培訓。到90年代早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面臨著開設更多的科學傳播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壓力,因此于1993年開設了課程型碩士專業,緊接著開設了研究型碩士和博士專業,并與2000年設立科學傳播本科專業。

從培養目的來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傳播本科專業并不僅僅是為培養職業科學傳播者,還包括培養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向公眾傳播科學技術的技能和意識。從課程結構來看,該專業要求學生通過三年全職學習,完成144個學分的學習任務,其中有不少于96個學分來自自然科學課程(分為A、B、C三類)。而科學傳播方面的課程包括:第一學年需要選修公眾科學意識、環境與社會研究方法以及來自選修目錄1(包括人類學導論,戲劇表演,資源、環境與社會,亞洲與澳大利亞的當代問題)中的6個學分課程;第二學年需要選修傳播科技的實踐技能、科學傳播研究以及來自選修目錄2(包括戲劇導演,城市與農村,環境與發展,科學哲學,社會心理學,健康與疾病的生態學,電影與小說的考古學)中的12個學分課程;第三學年需要選修科學的道德規范與風險、媒介中的科學等課程。

該校的科學傳播碩士學位(課程型)培養計劃主要為那些對傳播實踐技巧和科學傳播學術理論都感興趣的學生而設計的,要求必須是自然科學榮譽學士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歷的學生方可申請入學。該培養計劃在實踐方面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寫作、網站設計、公共演講以及制定有效傳播策略等方面的實踐技能。在理論方面主要包括大眾傳播理論,科學的語言與誤解,性別研究與多元文化,以及深入探討公眾科學意識相關問題的研究方法。另外還需要參加一個實踐導向或者是理論研究導向的項目。核心課程包括:公眾科學傳播、科學演講、網站設計、媒介中的科學、科學傳播戰略、科學與公共政策、論文等。
該校的研究型科學傳播碩士和博士學位是為學生深入研究聯結科學與公眾的傳播問題而設立的,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信息學習環境,例如自然科學中心的角色問題;可持續性與氣候變遷;對話模型與其他傳播模型;心智模式;跨文化科學傳播;科學與藝術等。

三、對我國相關專業發展的啟示
通過以上描述,筆者認為澳大利亞科學傳播專業具有以下特點,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借鑒。
(一)定位十分明確。主要是為提高公眾科學意識培養人才。這既包括專業的科學傳播者,例如科學媒體工作者、科學場館、博物館、動物園等公眾科學普及場所的相關職業以及科研單位、企業、政府等組織與科學傳播相關的職業等,也包括理工科學生,因為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能僅僅依靠職業的科學傳播者,更需要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的參與。
(二)澳大利亞科學傳播專業一般都設在科學學院下面,授予理學位。筆者認為這種結構可以讓科學傳播專業的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對某個科學領域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科學發展動態,這是進行科學傳播的基礎。
(三)跨學科進行人才培養,并具有特色。科學傳播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涉及到科學、科學的社會研究、教育學與傳播學等四個傳統領域。澳大利亞的科學傳播專業在涉及到上述四個領域的同時,更強調學生的理工科知識(本科要求選修大量的自然科學課程,碩士一般要求科學相關專業畢業才能入學)和科學傳播實踐,或者說側重于教授怎樣才能進行更加有效的科學傳播。
(四)培養形式靈活多樣。澳大利亞科學傳播專業培養形式既有3年的學士學位,4年的榮譽學士學位,又有研究生證書、研究生文憑、課程碩士學位,還有研究型的碩士博士學位,各種培養模式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