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獲取就業信息的方式進行調查,以信息傳播效果理論為依據,對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信息的方式進行科學的評價,進而從學校就業信息的提供方式和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就業信息 調查
一、就業信息有效獲取的作用
在國家大學擴招政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在校人數近幾年持續增長,相應的,應屆畢業生的人數也是逐年上升,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就業工作已經成為各大專院校的頭等大事。
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的大學生畢業人數114萬,就業人數102.6萬;2002年畢業生145萬,就業人數116萬;2003年畢業生人數212.2萬,就業人數148.5萬;2005年畢業生人數338萬,就業人數245.4萬;2007年的畢業生人數495萬,就業人數347萬左右。在短短的6年時間里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增加了3倍多,而就業率卻低了20%多。
雖然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是各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及時地獲取有效就業信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其中供需信息不暢已成為影響高校畢業生擇業和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畢業生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如何收集、處理和運用就業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1
就業信息,包括政府和高校各級管理部門為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而制定和實施的各種規章制度、政策,對畢業生就業有指導性的各類數據、理論以及具體招聘活動中企事業單位發布的具體需求信息等。隨著信息時代到來,就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擁有信息量的競爭。可以說,就業信息是求職的基礎,是通向用人單位的橋梁,是擇業決策的重要依據,更是順利就業的可靠保證。在現今國家實行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下,對畢業生個體來說,就業信息掌握的多少,如何篩選和使用已收集到的信息,直接決定著大學生能否順利實現就業。
那么,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呢,這些方式是不是有效和高效,如何從學校就業信息的提供方式和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等方面進行更好的改進呢?對此,本課題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方式
根據對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2的調查得知,當前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報紙、網絡、招聘會、昆明理工大學就業處網站、本院系老師推薦、自己親戚朋友的介紹、全國大學生就業網站等。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知,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主要是通過網絡和招聘會,報紙和其他只占小部分。這說明現代傳媒對學生已有較大的影響,同學們都能利用現代傳播媒介來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同時,信息傳播理論表明,信息的傳播途徑只是獲取有效信息的前提,在當前信息傳播途徑日益豐富、信息量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如何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梳理和鑒別,已成為提高信息效用的重要方面。遺憾的是,在問卷調查中,只有不到15%的同學表示對就業信息進行了有效的管理。這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另一方面,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次調查顯示,昆明理工大學就業處網站已經成為昆明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最大幫手,有67.09%的被調查者表示在獲取就業信息的過程中昆明理工大學就業處網站是最常用的,有62.53%被調查者表示,昆明理工大學就業處所發布的就業信息對自己的就業有幫助。
然而,在被問到對學校就業處發布的就業信息的評價時,有38.48%的畢業生認為缺乏和畢業生之間的溝通,實用性不強,有47.34%的畢業生認為信息缺少具體指導,有9.87%的畢業生認為服務不到位,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這些信息。這就表明,學校就業處在就業信息的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三、相關改進對策
據此,結合調查問卷中出現的問題,參考其他高校就業信息的管理經驗,本文試對應屆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方式及學校就業部門就業信息的提供方式提出相關的建議:
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應多渠道獲得就業信息,并學會對就業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在就業過程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一般來說,應屆畢業生可以從以下渠道獲得就業信息:
第一,是學校學生就業指導部門。學校學生就業指導部門既與畢業生就業所涉及的各級主管部門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又是用人單位錄用畢業生所依賴的一個主要窗口。這一特殊的位置決定了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對就業信息的掌握數量大大多于其它部門,同時其掌握的就業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也是其它部門不能相比的。相關調查表明,學校就業部門提供的就業信息是最為可靠的。因此,畢業生要主動依靠他們,充分利用好這些信息。
第二,是各類畢業生就業服務機構和就業市場。各地都有專門的人才市場,地方和各行各業每年都要舉辦大大小小的人才交流會,很多高校也要組織舉辦大型的雙選會或校園專場招聘會。這些人才市場、交流會、雙選會和招聘會不僅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面對面接觸提供了機會,而且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需求信息,畢業生要引起高度重視,充分利用這些機會,走訪用人單位的攤位,尋找交流的機會,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職業和行業情況,收集大量的用人信息。
第三,個人和家庭的各種社會關系。個人和家庭的社會關系和交際網絡包括家庭成員、主要社會關系、朋友、老師、學長等等。就個人和家庭的各種社會關系在幫助和推薦畢業生就業來說,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各種優勢和人際資源想方設法去幫助畢業生就業或提供就業信息;對老師、學長來說,他們對相關行業和專業領域的發展情況、畢業生適合的就業區域、單位、崗位等信息的把握都比較準確、具體。這些資源對畢業生就業信息的獲取作用不可低估。
第四,實習、社會實踐等活動。實習是大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的過程;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進行職業探索的過程,是了解社會、了解職業的過程,在增長實踐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為擇業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實習,大學生可以比較深入地了解單位各方面的信息,同時單位對大學生也有所了解,如果單位招聘畢業生,而畢業生的條件又讓單位滿意,畢業生就極有可能成為招聘對象。
第五,互聯網。首先,互聯網信息量大、查詢便利,畢業生要養成經常上網查詢的習慣,這樣可以獲得大量的就業信息。同時通過各類人才網站、學會網站、企業網站、政府就業網站等,除了可以獲得就業崗位信息外,還可以獲得大量的就業政策、行業發展、市場分析、雙選會時間安排等信息,各高校也均建有相應的就業網站,這類信息時效性強,更新快,非常值得畢業生關注。
其次,要注意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和運用。獲取信息的目的是為了使用,一般來說,通過以上渠道收集到的原始信息比較雜亂,其可靠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畢業生要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進行全面的篩選。通過對信息的分類、加工、整理,把握社會經濟和人才需要等各方面的發展動態,從而調整個人求職的預期目標,選擇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信息選擇時,要實事求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分析和正確客觀評價自己,確定合理的就業期望值,這樣才有方向性、主動性,進而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彎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加強就業信息驗證,在擇業過程中要注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畢業生在收集到大量就業信息并經初步篩選后,要對其進行驗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受騙或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不準確而使自身在擇業中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對于學校就業指導部門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及時準確地掌握就業信息。就業信息主要包括生源信息、國家及省市有關的就業政策、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畢業生就業與工作情況反饋信息、市場人才競爭信息等。高校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就業信息,通過現代化的工作流程,及時向外發布學校有關信息和畢業生資源信息,及時掌握畢業生就業分布及流動等情況,并通過分析這些信息,充分了解當前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趨勢,了解學校對企業人才需求的適應度,了解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對人才需求所占比重等,以此作為就業服務的基礎和重要依據,使就業指導成為畢業生求職的好參謀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決策的好助手。
第二,要做好就業信息的收集、篩選,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就業選擇。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詳細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做好有效的溝通。
第三,科學地分析、篩選收集的信息,去偽存真、去粗取細,不斷提高就業指導水平。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是一項實踐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如果總是用一個思維模式、一種眼光來看待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有可能會誤導學生。就業發展趨勢是通過正確地觀察和分析形勢,進行科學判斷的結果。因此,就業指導工作者必須深入用人單位,深入社會,及時了解用人信息,并做好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工作,善于把握經驗和規律,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和預測能力,科學地分析、篩選收集的信息,學會在良莠不齊的網絡招聘信息中,分析出準確有效的信息,及時向畢業生提供指導性信息,并給予正確的就業指導;同時,準確有效的就業信息也能給學校將來專業結構調整、制訂專業招生計劃等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服務水平。■
(本研究受昆明理工大學學生課 外學術科技創新基金資助,批號:2008BC129.)
注釋
1、 許爾湘,《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收集與運用》,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此處所指的是昆明理工大學2007屆應屆畢業生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文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