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B282C”,必須要徹底打通阻礙B與B之間,B與C之間、C與C之間流通的所有環節——這是否意味著,阿里巴巴將向縱深化發展,搖身一變成為整合了信息,支付,物流等環節在內的在線全程交易平臺?
經濟危機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中國的外貿出口行業依然在尋求出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外貿轉內貿”市場的呼吁也不絕于耳。電子商務平臺也在幫助中小企業尋找出路:5月16日至17日,阿里巴巴在廣州舉辦了“首屆網商會”,宣布將營造一種“B282C”模式,打通淘寶賣家和阿里巴巴供應商之間的供求渠道,以幫助企業實現“外轉內”的轉型。
然而,從本刊記者在現場對十幾家阿里巴巴供應商和淘寶賣家的訪談來看,大部分阿里巴巴供應商對此持一種懷疑心態。表面的現象在于:很多供應,商的期望值與淘寶賣家的采購量并不匹配,而很多淘寶賣家也表示,自己只是零售經營,并不能接受那些動輒“三百件起批、五千元起批”之類的限制。
“淘寶網的買家現在大部分是零售,規模還不夠大……畢竟小批量生產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難度的。”茂聯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鵬翔說。 “國內買家只買幾百個,幾千個,而國外都是上萬、十萬的起訂。”從事海外禮品促銷的阿里巴巴供應商王曉梅不無悲觀的對《互聯網周刊》說,“國內做生意驗貨、付款都有一系列麻煩事,互信度還不如國外。”同時她堅定的下了結論;“外貿永遠不會衰落。國內市場需求、購買力遠遠比不上國外,”現在面臨的只不過是暫時性的困境。
無獨有偶,在今年四月份舉辦的“第四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發展大會”上,當主持人問現場包括網盛生意寶總裁孫德良、中國制造網副總裁許劍峰、敦煌網CEO王樹彤等在內的五位嘉賓“是否看好出口加工型企業轉內貿”的時候,只有兩位嘉賓表示贊成。
這種結果反映了目前“外貿轉內貿”的尷尬局面:盡管電子商務能夠很好的幫助解決交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目前缺乏有效打開內貿市場的“靈丹妙藥”。內貿市場比外貿市場相對復雜得多:不成熟的內貿市場的誠信、支付體系,以及與外貿完全不同的交易習慣,阻礙了中小企業對內貿市場的信心。
因此,要真正實現“B282C”,即淘寶和阿里巴巴兩個平臺之間的供需對接,要考慮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必須有一整套適應外貿行業的交易規則和配套體系。
目前阿里巴巴只是一個交易信息的展示平臺,雖然阿里巴巴與淘寶后臺對接之后能實現營銷數據的精準匹配,幫助淘寶賣家發現合適的供應商,但淘寶賣家一旦轉到線下與供應商談合作,就面臨著相互信任、支付等一系列問題。
而目前淘寶網上的諸多賣家采購實力相對弱小,由于采購量少,可能并不愿意花費成本與供應商進行線下談判,而就近選擇自己原來熟悉的傳統渠道——換句話說,阿里巴巴目前只是解決了淘寶和阿里巴巴之間“信息對接”的問題,并沒有實現真正的“交易對接”。
真正的“B282C”,必須要徹底打通阻礙B與B之間、B與C之間、C與C之間流通的所有環節——這是否意味著,阿里巴巴將向縱深化發展,搖身一變成為整合了信息、支付、物流等環節在內的在線全程交易平臺?
這不是沒有可能。已經成熟的淘寶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版本。筆者猜測:除去生產環節,未來的阿里巴巴將囊括產業鏈上的其他所有環節,包括批發、零售、物流、支付、服務等,并且通過一種在線的模式將它們完全串聯起來。這也許才是阿里巴巴的陰謀——“Work At Alibaba”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