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用戶最關心的是:該在客廳主要位置擺放電腦還是電視;外出該攜帶筆記本還是手機。
兩個部門,三個網絡,“三網融合”的口號已經喊了十多年,關于“競”與“合”的話題也被議論了十多年。進入3G時代,是時候讓口號真正實現,讓爭議戛然而止了。
1+1+1>3
有兩個概念,“三網合一”與“三網融合”,區別開二者的涵義,也就明確了“融合”的真諦。
“三網合一”是業界最早的提法,簡單的說,它是指電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的合三為一,旨在通過集約化建設,達到社會資源節約的目的。“三網融合”則突破了單純物理意義上的融合,或者取代,而是在網絡、內容、用戶及業務上都要融合其核心概念是業務應用上的融合,即在同一個網絡上,可以同時開展語音、數據和視頻等多種不同的業務,在網絡層上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
對于各參與方來說,“三網融合”能夠讓它們取長補短。廣電在節目內容的制作、播出以及信號傳輸方面地位強勢,它的優勢在于傳統視頻內容領域的監管和分銷;電信則強于覆蓋面廣,用戶基數大,有長期積累的大型網絡建設、運營和管理經驗,擁有海量的內容則是互聯網的最大優勢,有調查顯示,互聯網已經超越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料的主要來源,約40%的受訪者表示,擁有更豐富的內容是他們訪問互聯網的主要原因,同時,互動性強、可點對點溝通,也是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可以想見,如果三網融合能夠真正實現,每一個網絡的運營商都將會成為多業務運營商,這意味著能夠最大限度地盤活資源,實現融合各方和整個產業鏈的效益最大化。
三屏合一
對于“三網融合’遲遲未能真正實現的問題,專家早已給出了答案,“廣電和電信各自盤算,視對方為異己”,但利益較勁的背后,那些作為上帝的用戶們最關注的卻是:該在客廳主要位置擺放電腦還是電視。外出身上該攜帶筆記本還是手機。這給了產業鏈各方一個重要啟發:融合先從終端開始。
自2005年獲得廣電總局第一張IPTV牌照的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與中國電信合作以來,基于電視機的IPTV業務開始得以推廣,它的意義在于:借用電信的成熟寬帶增值業務,廣電可以為原有用戶提供一站式、多業務的服務,對于電信而言,IPTV業務的開發成為電信新的業務增長點。
與IPTV幾乎同時興起的還有手機電視業務。在該領域,擁有先進技術、覆蓋全國的無線通信網絡以及龐大用戶群的移動運營商與擁有豐富內容資源的廣電的合作,理論上可以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
作為最便于攜帶且擁有最大用戶群的移動互聯網信息終端的智能手機,將朝著電視、電腦、手機屏幕“三屏合一”的方向轉變,成為融合的一個突破口。也許那些手機終端廠商將有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無論是曾經雄心勃勃推出自己的DVB-H手機電視標準的諾基亞,還是那些希望能內置熱門節目以增加賣點的本土廠商,都將有意無意地推動融合的最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