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關注的S12500系列交換機是國內首款基千100G平臺的數據中心級核心交換機,事實上,這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縱身一躍,其發力點深深植根于用戶,植根于市場需求。
云計算、web2.0、多媒體應用、移動3G……這些耳熱能詳、熱炒過度的互聯網業務正如火如荼開展,網絡流量增長速度快速膨脹。從廣域網到數據中心,每一級網絡都被逼至極限,數據中心內部已經出現了瓶頸、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2006年,IEEE研究小組作出承諾:他們就以太網的下一個目標達成一致,即將目前的10G的速率提高10倍,到2010年達到100G。
2009年4月H3C發布了面向未來超萬兆網絡,基于統一交換架構的新一代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和產品。在發布的系列數據中心級產品中,最引人關注的S12500系列交換機正是國內首款基于100G平臺的數據中心級核心交換機,其交換引擎和交換矩陣相互分離,這種高端技術一舉實現了從10G到100G的性能突破,在國際上,也只有少數幾個頂尖國外廠商才具有這種產品設計能力,
事實上,這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縱身一躍,其發力點,是深深植根于用戶,植根于市場需求。
“整個數據中心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異構化網絡帶來的問題。”H3C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曹向英表示,這種異構化網絡是歷史形成的格局。一直以來,存儲網是基于FC架構,計算網則大多基于InfiniBand構架,而數據中心的概念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相關的技術標準也是分步發展。而到現在,異構網絡帶來的是三張網絡的疊加,維護費用極高,能耗很大,效率也非常低下,問題重重,此時,計算、存儲和網絡三網的整合亟不可待,一個統一的、融合的交換架構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呼之欲出。
需求推動了創新。基于以太網做異構化網絡整合,已成為共識,主流廠商的紛紛認可和加入,新一代數據中心的網絡時代來臨了。
把數據集中到一起保存起來,這是過去數據中心的主要作用。那時,數據中心的應用并不復雜,從網絡角度看,主要是縱向流量的應用,而現在,高速增長的數據流量和數據中心內部新技術的應用,如交互式應用,促成了網絡化時代的到來。
“為什么變成以網絡為中心?就是因為未來數據中心中網絡將成為各種IT資源的交通樞紐,而且目前的部分行業網絡已經成為瓶頸,未來如何更加高效的調配這些資源,提高數據中心整體的效能,將成為問題焦點,也是未來數據中心要解決的最難課題。”曹向英如此分析。
其實,計算網絡化已不僅僅是一個名詞,在技術上可以實現,只是以前需求還沒上來。一直以來,大家習慣于孤島式的操作。現在由于受到業務共享和整合的驅動,考慮把各個孤島連接起來進行資源的橫向聯動,就出現了網絡化的需求。
所以,新一代數據中心最核心的技術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大的數據量,第二個就是數據橫向流動的問題,這就是統一交換架構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H3C很早看到這個問題,五年前,他們便開始投入研發,這么多年來,在以太網的數據和應用上,“我們現在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我們現在是第一”。
據了解,在H3C數據中心級交換機已經在國內的互聯網行業率先應用。作為網絡設備廠商,面對云計算的火熱,H3C卻保持著自己獨有的分寸。“這并不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我不認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曹向英分析,所謂的云計算就是計算、存儲和應用的網絡化,網絡本身就是云網絡,但云計算的發展會對后期的數據中心整體的架構有一些影響。對此,H3CIE積極投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