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溜》成本約1500萬元,首輪價格賣到110多萬元/集,市場凈回報率高達80%—90%; “首輪央視+四家上星”的播出模式,因央視一個不得已的調整再次引發了“飆播”現象
據CSM媒介研究全國測量儀的數據統計,《我的兄弟叫順溜》(以下簡稱“《順溜》”)在央視一套開播的當天,便創下5.41%的收視率,而第三集更是達到了8.28%,第五集則沖至8.33%。這樣的收視開端,遠遠超過了之前不少央視的熱播劇。《順溜》在央視一套播出時,收視最高的一集達到了12.11%。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士人士稱,“從整體收視數據看,《順溜》的單集平均收視率在8個點左右,排在今年開年來電視劇的第二位。排第一的是央視開年大戲《走西口》(單集平均收視率約9.5%),《順溜》能取得如此高的收視實屬不易。”

《順溜》火爆
據《順溜》出品方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介紹,該劇采取了“首輪央視+四家上星”的播出模式,成本約1500萬元,首輪價格賣到110多萬元/集,市場凈回報率高達80%—90%,“播出的效果和反響都超出了預期”。
從“許三多”到“順溜”,王寶強的人氣迅速飆升。與“許三多”相比,“順溜”的倔脾氣沒改多少,但開始學會了思考,常常冷不丁冒出一些富有見地的話。而每當王寶強一張嘴,觀眾就會發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很多網友更愿意把《順溜》看做是《士兵突擊》的續集,不僅因為張國強與王寶強這個“二強”組合,還因為與《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劇相比,《順溜》有著與《士兵突擊》更為接近的草根味和平民英雄主義色彩。
《順溜》的導演花箐是首次執導電視劇,當初為何相中他來擔綱導演?《順溜》總制片人張申燕告訴《綜藝》:“該片的編劇朱蘇進與花箐都是江蘇人,他們對蘇北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他們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而《順溜》這部劇正是發生在蘇北的故事。花箐之前拍過一些電影,他在鏡頭語言上也很有說服力”。
花箐談及《順溜》時表示:“這個劇獨有的表現形式和撲面而來的清新讓觀眾覺得很親切,其次劇中人物命運跌宕起伏,大喜過后的大悲,讓人深深感受到職業軍人的命運。”
除了情節,總制片人張申燕認為演員也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啟用了合適的演員,這讓整個戲看起來很整齊,不只是某個演員特別突出,而是整體的群像戲都很好才有今天的成功。”其中江蘇籍演員孫遜扮演的三營長成為一匹“黑馬”,成為網友們熱議和追捧的對象。
劇中出現的不少紕漏,甚至一些錯誤也成為《順溜》的熱點話題。花箐聲明:“我們很注意劇中的細節,但是有可能注意得還不夠全面。在眾多的戰爭場景下,細節上的疏忽不可避免。”從某種意義上講,圍繞這些瑕疵的熱議,反而給這部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
飆播
繼《我的團長我的團》掀起“衛視播出大戰”后,《順溜》也因央視臨時調整播出計劃致使東方衛視、天津衛視等四家衛視的二輪播出再起硝煙。
記者從小馬奔騰公司獲悉,按照合約,央視一套應該于7月1日之前首輪播完《順溜》(6月19日首播),之后東方衛視、山東衛視、江西衛視以及天津衛視等四家衛視同時啟動衛視首輪播出。但央視由于從6月23日起開播《百年先念》專題片,《順溜》的播出必須調整,播出由原來的每天兩集改為每天一集,直到7月3日《順溜》才恢復每天兩集的播出速度,直至7月8日才完全播完,而緊接著央視八套黃金檔也要播出該劇。
對于這種臨時調整,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節目播出管理處的譚義勇介紹道:“央視的節目編排有一個比較固定的計劃播出表,這個計劃表一般在年前就排好,黃金時段20:00以后是2集電視劇,2003年以來就是如此”。譚義勇告訴記者,除非臨時有重要的專題片或活動,才會改變播出安排。“6月23日正好是李先念同志誕辰日,所以打破了常規計劃,每天播出一集專題片,《順溜》也只能改為一天一集。這樣的情況在央視一套以前也是常有的事。”
央視的調整,令買下該劇衛視首輪播出權的四家衛視很無奈,因此,四大衛視決定從7月1日起一天播出三集或四集《順溜》,爭取在7月10日前播完。四家衛視的收視大戰就此展開。
天津衛視頻道節目總管張弛告訴記者,天津衛視采取的措施是:每天黃金時段安排《順溜》的三集連播,并且,把原計劃播出的電視劇《三七撞上二十一》延后,將晚間的“快樂生活劇場”和“金牌劇場”打通,重播《順溜》。“由于7月正是假期編播季,正好把《順溜》的編播作為一種試驗。”張弛介紹道,《順溜》自7月1日在天津衛視首播以來,據CSM35中心城市網數據,收視率達到了4.9%以上。
東方衛視則首次在黃金檔增加電視劇的連播比重,原定每周五六日黃金時段播出的強檔綜藝節目《笑林大會》、《舞林大會》、《明星學院》等,統統為《順溜》“讓道”,待遇已經超過了之前“播出大戰”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據東方衛視相關負責人介紹,東方衛視播出當日的全國平均收視率,居四家衛視之首,在31家省級衛視中排名第三。這一成績比6月份同時段的全國收視率翻了1.5倍。
與其他衛視的編播策略完全不同的是山東衛視。“我們以不變應萬變”,山東衛視總編室主任徐龍河介紹道,在嚴格按照不超過央視先播完的合約下,《順溜》在平日的黃金時段的固定劇場播出,并且不限集數,山東衛視其他的常規欄目都保持不變。徐龍河說,“盡管我們沒有刻意編排播出,但是我們的收視效果還是不錯的,比同期收視率提升不少。”
然而,隨著各大衛視間的“飆播”,另一種現象也產生了。打開電視機,觀眾就能同時看到5個進度不同的《順溜》。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各大電視臺惡性競爭的表現。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生產源頭問題。因為目前的電視劇市場產量太高,精品太少,大家一有好劇就瘋狂播。因此,最關鍵的是市場應該多出精品。”張申燕分析道,“衛視之間的競爭就像‘空中拼刺刀’,愈演愈烈。我們也不希望在短時間內把一部劇在一天里反復播出,這樣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我不認為一天播十幾集對收視有何好處,像央視一直都是每天兩集左右,同樣能贏得很高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