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歐元買下C羅納爾多和卡卡!瘋狂的皇家馬德里,瘋狂的皇馬主席佛洛倫蒂諾!即使不太關心足球的人現在都知道了皇馬這個夏天的豪賭。馬德里人的瘋狂直接把C羅納爾多推上“標王”寶座,以9400萬歐元的轉會身價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球員。
最近與皇馬同樣瘋狂還有我們的國產電視劇。這段時間,圈里議論最多的是高希希新版《三國》的天價。據說,該劇首輪四家衛視出價超過1億元,每集銷售價超過120萬元,把之前《我的團長我的團》每集100萬的價碼甩在身后。江蘇、安徽、重慶、天津這四家衛視的豪賭成就了國產劇的新標王。
這四家衛視的魄力讓人佩服。以前制作公司老說電視臺摳門,現在終于遇到衛視慷慨解囊的日子了。各家衛視殺得興起,好劇大家搶,價錢自然也水漲船高。
現在的情形是,一邊是電視臺購劇費用連創新高,一邊是制作公司的制作費用也拼命加碼。制作公司敢賣這么高的價,自然理直氣壯。新版《三國》的導演高希希聲稱自己這部劇值這個“天價”,還說光是投資就有一個多億,每集成本上百萬,“標王”的稱號并非浪得虛名。即便這些數字打點折扣,也夠讓人瞠目結舌了。
今年號稱投資單集過百萬的劇集頻頻出現,從《中國往事》到《紅樓夢》,還有張紀中《西游記》更是號稱單集200萬元。制作公司出手一個比一個闊綽。
之前有人說,國產劇不如美劇是因為花錢太少,美劇動輒幾百萬美元一集,我們這點小成本根本搗騰不出精品。現在,我們的投入上去了,是不是就能出精品呢?一樣是精品,《潛伏》的身價不就遠低于“我的團長”么?
國產劇“標王”頻頻出現,同樣反映了我們電視劇贏利模式的單一。制作公司賣劇,就指望著這一錘子買賣。恨不得首輪就平本帶回賺,二輪再大賺。中國電視劇這種B2B的模式,很容易將風險一把推向電視臺。這也逼著電視臺買了之后,恨不得連播N遍用廣告賺回來。
我們什么時候能按照播出次數來購買?什么時候能把電視劇播出風險和購買成本分攤到每一次播出之中?把電視臺單邊賭注,變成制播雙方的對賭?
現在提“標王”概念,很有惡搞的成分。對于觀眾來說,一部劇多賣了三五斗,是不是“標王”除了有點新聞噱頭之外,沒有什么意義。不好看,照樣換臺。
去年,美國FOX電視臺投資最大的電視劇《危機邊緣》,由《迷失》的制作人艾布拉姆斯親自擔當,但最后的收視卻非常平庸。而我們自己掛上“標王”的國產劇也常常無法名利雙收。之前的《臥薪嘗膽》、《李小龍》不是收視率上不去,就是口碑平平,就連前標王“團長”也讓很多人大呼失望。
當初湊齊了貝克漢姆、羅納爾多、齊達內等七大巨星的“銀河戰艦”最后卻成了一艘破船,主席倉惶下課。皇馬這個夏天的豪賭還不知道是什么下場,新“標王”C羅前途未卜,所以我們未來那些“標王”國產劇也別太過于樂觀。對于制作和播出雙方來說,都有賭的勇氣,也有賭的本錢,但誰又做好了輸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