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港產片呈現出頗為熱鬧的景象,先后有多部片投入拍攝并有六七部影片會在香港暑假檔公映。
率先上映的是《矮仔多情》,阮世生導演,擔綱主演是近期“冒起”的小個子喜劇演員王祖藍,講的是其貌不揚的小個子男孩追女仔鬧出來的笑話。雖與《變型金剛2》對撼,亦有300多萬港幣票房。接下來上映的是郭富城主演的《殺人犯》和劉青云主演的《再生號》,始料不及的是,前者首映當天(7月10日)票房收入就過百萬——100.58萬元(港幣,下同),后者則有64萬票房。《變型金剛2》仍在上映,3D動畫片《冰河世紀之威龍駕到》(港譯名)更是后來居上位居票房榜首,那兩部港產片能夠取得160多萬港幣的首映票房成績,的確給香港影人帶來驚喜,也給香港觀眾帶來意外收獲。
如果說,《竊聽風云》、《追影》、《大內密探零零狗》、《白銀帝國》、《機器俠》和《麥兜響當當》等以香港影人為班底的合拍片,在創作形式上可列入港產片的話,那么,集中在暑假檔上映的港產片就多達15部了——哪怕是將合拍的上述6部減除,也有9部“純港產片”上映。
這是自2003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數字。
已上映的港產片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新導演周顯揚的《殺人犯》。周顯揚過去只拍過高清小制作,但該片呈現出的影像效果和配樂,以及郭富城的精彩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再生號》是韋家輝向來擅長的宿命論輪回題材;即將上映的《復仇》是杜琪峰拿手的黑調子電影,參加過本屆戛納影展;向來堅持本土題材的邱禮濤,這回拍的《Langhing Gor之變節》是TVB電視劇《學警狙擊》的延伸;休息許久的彭浩翔終于開戲,片名叫《維多利亞一號》,據說本片充滿血腥暴力和瘋狂,頗有些昆頓·塔倫蒂諾風格;《月滿軒尼斯》講述成年人愛情,很有些中產調調,多年未拍片的張學友“復出”與湯唯合作,或許會有一定賣點;《很想和你在一起》與《保持愛你》一樣,都屬低成本青春愛情故事,鎖定年輕人市場。
慣于直面好萊塢的港產片,不設防,來者不拒。再過幾天,《哈利·波特》第六集上映,我相信港片亦不會嚴陣以待,仍將以平常心與之比拼,“輸”了,很正常,沒有人會怪責,但要有意避開,就顯得沒有自信心了。通俗地說,港片是屬于見慣“大場面”的,不怵好萊塢。
畢竟,香港電影是以港人熟悉的方式、手法和港人熟悉的演員去詮釋他們熟悉的故事。故此,即使有時港片票房不一定比得上那些“大片”,但彼此的目標不一樣,港片特有的生存空間成就了它的生存之道。
港片是否因此真的復蘇?復蘇,恐怕言之尚早。但是,港片經過“真空期”并“痛定思痛”后,或許已開始適應新環境,過渡期后,該是重新上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