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互聯網企業紛紛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一場“鄉村運動”?
9月9月,在H股上市的騰訊控股漲至130港元,其市值已經達到2318.43億港元(約合300億美元),成為排在谷歌、亞馬遜之后,全球第三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
過去的十年,國內的網民人數從100萬躍升至超過3億,即時通訊用戶規模達到2.2億人,網絡視頻用戶量已經超過1.8億人……
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正是國內互聯網產業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他們也正陸續跨過十年之檻。
今年8月,騰訊與云南省政府簽訂框架協議,計劃在未來5年投人不低于2000萬元資金,在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開展一系列以教育援助為核心的公益幫扶計劃。這項被命名為“騰訊新鄉村行動”的項目今年6月就已經啟動,投資總額將超過5000萬元。
在簽約儀式上,還發起了中國首份互聯網企業公益宣言——《騰訊公益·香格里拉宣言》,呼吁更多的企業共同關注西部貧困鄉村、關注需要幫助的青少年。
百度也在今年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公司CEO李彥宏甚至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互聯網下鄉”》。
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互聯網企業紛紛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一場“鄉村運動”?首先,互聯網下鄉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機,截至2008年底,中國農村互聯網用戶達到8460萬戶,比2007年增長了60%,農村的網民發展速度首次超過了城市。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表示,互聯網的覆蓋率在一、二線城市相當高了,而中國的農業人口占中國總人口比重非常大,互聯網的滲透率相當低。李彥宏也并不諱言,百度增長最快的搜索項目就是農林牧副漁。
根據天使投資人、UCWEB董事長雷軍的預計,“在未來5年里,可能會很輕松地把3億網民提升到6億網民”,新增的3億網民一定是來源于六級城市、七級城市,甚至是鄉村。
除了市場的考慮,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也更多地將公益作為自己的一項責任。2008年,騰訊就發布了《騰訊企業公民暨社會責任報告》。如果能將公益和自身的特點與潛力市場、客戶相結合,這自然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是什么決定我們的未來?思科董事長錢伯斯的答案是:互聯網和教育。他認為,互聯網與教育將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兩大“車輪”。面對我國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數字鴻溝”,互聯網成為撫平這種差距,讓世界變平的最好工具。
我國農村的互聯網基礎建設這幾年得到很大發展。截至2008年底,全國98%的鄉鎮能上網、95%的鄉鎮通寬帶,但在師資力量、教育技能等軟件建設上卻有不少欠缺。
8月18日,在香格里拉,騰訊集團的執行副總裁李海翔和他的同事王莉萍穿著當地的民族服裝,接過聘書,分別掛職成為云南迪慶州教育局副局長和香格里拉縣縣長助理,掛職任期為一年。
騰訊首席行政官陳一丹告訴我們,從2009年開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將不再進行分散的基建型硬件援助建,而是將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面向鄉村提供設施完善、教育全面的新鄉村教育,希望能幫助逐步縮小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教育差距。
獨立IT評論人洪波也公開表示,相比較電腦下鄉,更看好互聯網公司下鄉,農村的信息化將讓農民真正地收益。農民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遠程教育,甚至還能運用電子商務等做生意。
未來,在農村誕生一家新型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公司也說不定。